環球經濟:經濟吊鹽水德老牌名店難耐嚴冬

環球經濟:經濟吊鹽水德老牌名店難耐嚴冬

雖然德國政府並未有正式宣布經濟已跌進衰退深淵,但德國呆滯的經濟卻令眾多經營者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不少老牌公司均抵受不住不景氣而無法經營下去。最近歐洲遭逢百年難得一遇的水災,德國亦是重災區之一,看來洪澇為患,將令德國經濟雪上加霜。

成立於1726年,曾經歷過被拿破崙佔領、1920年代超高通脹及第二次世界大戰盟軍轟炸等風波,均能履險如夷的投資銀行Gontard&MetallBank,剛於5月宣布破產,令不少人皆感到惋惜。此家銀行曾在18世紀率先發展政府債券買賣業務,最終亦因為錯誤地在科技泡沫時期押下重注,以致股價狂瀉不止,最終走向窮途末路,只留下一個令人懷念的老店名字。

申請破產增25%
Gontard並非唯一倒下的百年老字號公司,根據《商業周刊》較早前的報道,申請破產的公司在今年上半年估計已有18800家,較去年同期上升超過25%。其中有不少便是此類百年老店──經歷了逾1世紀的風浪仍能屹立不倒,想不到今天卻不明不白地悄悄垮台。
四年前,大部份申請破產的均屬於年資不足8年的新公司,到了今日,加入申請破產行列的老牌公司數目卻愈來愈多,而新成立公司的數字亦較去年同期減少了5.6%,可見德國經濟正陷入前所未見的困境。一些循環性問題,譬如增長緩慢、信貸緊縮及消費市場委靡不振等,正一步步把更多的公司推向破產邊緣。
自從東西德於1990年統一以來,德國在整個90年代的經濟成長率平均只有1.5%,剛公布的第2季經濟增長雖較預期優勝,亦只有0.3%的溫和升幅。受到洪澇肆虐影響,德國今年第3季恐怕會再次錄得負增長。

事實上,德國不少經濟環節的表現均比想象中更弱。最明顯的例子是建築業在2001年萎縮7%,正好解釋了一度是德國最大建築公司PhilippHolzmann在今年亦捱不下去的原因。此外,逾10%的失業率及消費者持續的悲觀心態,亦令零售業飽受衝擊。成衣及皮鞋的銷售自1990年代中期便未曾有過增長,今年5月的銷售額更較去年同期減少了接近1成,以致經營了60年的家庭製衣老店HerrenhausFisher亦於8月16日起關門大吉。企業倒閉與失業率及消費市道形成惡性循環,單單去年便有275000員工因公司倒閉而丟掉飯碗。

惡性循環已形成
過往,德國銀行是陷入財政困境公司的救星,今日,連它們本身亦自顧不暇,又如何可以再充當救世主?一向豪爽的WestLB銀行最近便拒絕向僱有12000名員工的電力公司BabcockBorsig施以援手,正好反映銀行對於挽救搖搖欲墜的企業已告有心無力。
自從引入歐元貨幣以來,歐盟就競爭方面所訂立的新條例,迫使德國公司要面對更多的外來競爭,而在1999年推行的新破產條例,亦規定經營不善的公司要在資產尚未耗盡前及早申請破產保護令。在目前呆滯的經濟環境下,迂腐的條例便把不少公司趕上絕路。
若果要正面地看新法例,唯一可以一讚的是新破產法例鼓勵公司先與債權人商討保護,以便進行重組,保留繼續生存的一線機會。不過,勢力龐大的工會和迂腐的勞工法例仍令不少公司吃盡苦頭──就算公司已申請破產保護,仍不能在重組架構時炒人,否則,商業事件很易會演變成為政治事件。

難待遲來的春天
總理施羅德任內,德國經濟持續惡化,失業人口更重越400萬,與當日施羅德承諾失業人口在2002年年底前會跌至350萬愈行愈遠。過去數年,經濟改革措施實在太少,不少德國國民已把希望寄託在本周日(9月22日)的大選上,期盼有新人上場,可帶來一番新局面。可惜,縱使總理人選更替,對數以千計的公司來說,這個春天可能已來得太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