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期待已久的「細價股事件」調查報告終於在上周二公布,但筆者(並代表部份投資者)對其公布方式極之極之不滿!截至9月13日執筆之時,在香港政府的網站
香港已回歸祖國多年,為何一份如此重要的調查報告,在政府資訊網站中只提供報告全文之英文版,Why?是否看不起中文?或不想小市民知道報告之內容?
由於該報告長達200多頁,自問真的無暇閱讀完整份報告,於是退而求其次,只揀選重要部份來參考,包括ExecutiveSummary(摘要)、Ch.13Conclusions(結論)、Ch.14Recommendations(建議)及Ch.15FinalRemarks(結語),本文亦是根據這數個Chapter來討論。老友,這幾個Chapter長達數十頁,並不好「捱」!
看了上述Chapter後,欲跟讀者一談報告背後含意。首先在報告內13章結論中,第一個結論給筆者一個頗強烈訊息,就是「worktogether」,即有關方面應緊密合作,例如文中「Thereisaclearconsensusthattheauthoritiesshouldworktogether…」,某程度暗示有關部門在合作及溝通上出現了頗大問題,才引致細價股股災。
另一方面,在第一個結論內13.2(a)「…toweedoutunder-performingcompanywhichdamagethereputationoftheHongKongmarket」,意思是應該如清除野草般鏟除那些表現不佳並影響市場形象的上市公司,由這句來看,細價股未來命運殊不樂觀。由於「結論一」是整份調查報告結論的重點,隨後不少結論亦由此引伸出來,故可反映有關方面欲除掉不良公司的決心頗大,各位「抽水大王」小心點了!
可是怎樣界定哪些屬於under-performingcompany?
在結論2的13.4指出「Reformsarenotalwayspainless」,即通常改革是不會沒有痛苦!其含意極之明顯,就是這場細價股股災是改革中的必經過程,亦即暗示無人需負責。
最有趣是結論5的13.8指出「ThePennyStocksIncident,whichhasconfirmedvolatilityofthesestock」,意思是細價股股災確認了細價股的大波動特性。讀者可猜到其含意?即是說細價股股災是由細價股本身波動性引起的,與人無尤!筆者真要俗點講:「咁都得!」
其他精采細節,日後再談。
譚紹興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