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要用一個辭彙總結政府處理細價股風波,我認為最貼切的是「轉機為危」。
一步一步,把小錯漏變成大原則,愈踩愈深,最後令人不得不懷疑政府的誠信和處事能力。如果知道政府事前曾為調查報告出台絞盡腦汁,難免更加惆悵。
官員近日統一口徑,多番強調馬時亨只是一個受害人:馬早已準備道歉,但道歉與不道歉?甚麼時候道歉?選擇幾多間傳媒道歉,都不是他個人決定。上頭有話事人呢!(這個上頭,當然是財政司司長梁錦松。)
但再多的同情和可憐都不能改變一個事實:問責局長有權有責,他要為事情承擔,所以他應爭取話事權。公眾要的問責局長典型,應是斬釘截鐵說自己才是房屋問題「揸Fit人」的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孫明揚,而不是道歉與否也交由上頭決定的「小聽話」!我們明白一個新丁有時會無能為力,但好難想像同屬新丁的教育統籌局局長李國章會被人牽着走。
如果馬時亨不準備辭職,希望他和所有問責局長看清楚,道歉風波已經變成他們的尚方寶劍。他們應該知道自己的權力:他們有責,所以他們也要有權。當政務司司長曾蔭權下次在內部會議「教訓」廖秀冬局長小心公開言論時,冬冬要分清楚日後為政策得失承擔責任的始終是自己,擇善而聽。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