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縱橫:細價股宜強制合股

投資縱橫:細價股宜強制合股

細價股股災風波的獨立調查報告上周公布,調查的結果與建議是否公正持平,見仁見智,但市場人士最關心的善後工作,報告並無明確之建議,令細價股會否因股價低於某水平而遭除牌之不明朗因素,繼續困擾投資者。
據筆者所知,港交所(388)正積極尋求業界之意見,以期履行較早前之承諾,於10月推出補充諮詢文件,現時不少建議都着眼於價位的水平,例如以10仙或20仙的價位取代50仙作為除牌參考,以減低受影響之公司數目,這個想法看似務實,其實不足以解決問題。
首先,價位不代表質素是不爭的事實,降低價位不能令除牌建議變得合理,無人能保證若推出10仙最低價之建議,不會觸發像7月26日的事件。其次,監管機構認為細價股可能給予投資者低下的印象,這是設最低價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把最低價定得太低,根本達不到掃除低下印象之目的。

場外交易不可行
不符最低價要除牌的建議,亦因沒有為投資者設置「逃生門」轉板買賣而為人所詬病,港交所辯說有關公司可選擇合股而非除牌,惟在合股並非強制性的情況下,對投資者十分不利。現時港交所考慮設置場外交易,實際上不能解決問題,因為任何轉板機制若不得到保證有合理的流通量,投資者都會傾向於在轉板前拋售。
調查報告指出,在去年5月,港交所副營運總裁霍廣文向傳媒表示,股份不符合最低股價要求而除牌,一旦出現小股東無法沽貨套現,便是不可行,應改為強制性合併股份。同年9月證監會在網站亦發表同樣意見,強制合股而非除牌是較合理而可行的唯一出路,投資者既無金錢損失,也不怕無法買賣手上股票。
冠天
(本欄逢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