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摩根士丹利董事總經理兼股票資本市場主管龐滿認為,當股市回穩,可換股債券市場將轉趨活躍。他預計,今年亞太區的可換股債券發行額達780億元,增長超過10%,香港公司於年底前料再發行逾78億元可換股債券。換言之,全年可換股債券總集資額逾155億元。
近年股市波動,集合債券及認購期權(股票)性質的可換股債券,可說「進可攻、退可守」,遂逐漸引起投資者及上市公司的興趣。
資料顯示,亞太區股票發行額,由2000年3276億元降至去年的1014億元,但可換股債券則由624億元增至702億元,增幅為12.5%。在此消彼長下,兩者開始平分秋色,去年股票及可換股債券的市場比例分別為59%及41%,後者升25個百分點。
今年以來,亞太區的可換股債券發行額為468億元,股票只有546億元,前者佔45%。單在香港,電訊盈科(008)、恒隆地產(101)、信和置業(083)及頂益(322),就先後於年內發行可換股債券,合共集資77.1億元。
龐滿預期隨着股市回穩,區內可換股債券發行額,今年將增至780億元,香港公司應再發行逾78億元債券。
近年股市疲弱,在9月中,區內186隻可換股債券,大部份都是「價外」(即市價低於換股價),超過一半的兌換溢價更逾100%(包括電盈),只有小量債券的兌換溢價在15%至50%正常水平,此點令甚少投資者會在二手市場買入可換股債券,因此龐滿認為,這正好促使公司發行新的可換股債券。
他指出,本地藍籌股發行可換股債券,兌換溢價最高是30%,相對歐美20%至30%,香港屬於一般水平。龐滿估計,香港、台灣及南韓繼續是區內可換股債券的主要市場,金融業將取代電訊業,成為主要發行人,尤其是銀行,科技業對可換股債券的需求依然高企。
至於中國市場,大摩董事總經理兼香港投資銀行部主管劉哲寧坦言,由於可換股債券涉及新股發行及大股東股份被攤薄的問題,國企股較難獲得批准發行可換股債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