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近日經濟數據好壞參半,不過整體經濟而言,仍未能如年初所預期般在第3季出現復甦。失業率高企,企業裁員消息無日無之,在如此差勁的情況下,打工仔生活可以說是朝不保夕,理論上購買力應該會被大幅削弱,令零售消費、資本開支及房屋銷售等明顯縮減才合邏輯。
但實際上,除資本開資因為投資前景悲觀而未有明顯復甦迹象外,其餘零售消費及房屋銷售,在過去幾個月均錄得較預期理想的增幅,帶動美國股市大幅波動。導致這個情況出現的原因,主要是美國持續低息所帶來的效應,由於借貸成本低企,美國人利用借貸支付日常開支成為習慣,除了利用信用卡消費的情況非常普遍外,連帶房屋按揭業務亦有很明顯增長,結果帶動美國本土房地產價格起飛。
雖然房地產價格上升可以減慢整體經濟放緩的速度,但始終仍是一個不太健康的現象,一來在經濟下滑,但房地產價格未有跟隨整體價格回落,財富效應最終會造成泡沫,除非能讓房地產價格無止境地上升,否則財富效應只會短暫出現,當接火棒的遊戲完結之時,反過來會對美國經濟造成更大的打擊,就如本港97年樓市開始下跌的情況一樣。
另外,銀行在低息情況下大量承造房屋按揭,雖然佔美國整體銀行業務比重不會太高,但若果房地產價格回落,又或者利率回升時,可能會出現斷供情況,始終會對銀行資產質素構成負面影響,因此美國房地產價格近年持續上升,長遠來說未必是件好事。
沈振盈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