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對於財政司司長梁錦松提出引入地產投資基金。投資基金公會主席招煒誠認為,本地推出的地產基金,發展空間有限,皆因投資對象會以海外物業為主。不熟悉的投資者,會認為是「隔山買牛」,推廣可能有困難。
證監會較早時表示,計劃就地產基金在港銷售的原則性問題,年底前諮詢市場意見。
招煒誠接受訪問時說,一般海外的地產基金會在購入物業後,拆卸重建或重新包裝,以收租形式,或者重建後出售,作為基金的投資回報。
他認為,香港這方面發展的空間有限,而且本地大型地產公司大多上市,投資者大可買入其股份。因此,將來市場對地產基金的需求有多大,實屬疑問。但從產品多元化而言,則屬好事。
至於可望在第四季推出的對沖基金,他認為,投資者可考慮以此作為其投資組合一部份,因為對沖基金在市況波動時,大多能提供可觀回報。但要注意,近年多數對沖基金的回報不及以往高。
他說,「以往一些對沖基金的投資策略較為進取,因此回報也較高,但近年則以保本為主,一般只有8至12%」。
他又提醒投資者,不要以為對沖基金必定回報高。
他說,「每年都會有對沖基金管理公司倒閉,尤其是中小型規模的公司,他們計算往往去到很盡,順利的話會有高回報,否則便要離場。能夠留下繼續生存的對沖基金,通常都有不俗成績」,所以投資者要注意其風險。
對於近年熱賣的保本基金,招煒誠指出,由於低息環境持續,相信基金公司會繼續推出,但若果利率再下跌,保本成份及基金參與率將會下降,例如由100%降至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