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在911周年紀念前後,美國朝野一度擔心再發生恐怖襲擊,不過結果是當日全世界都在有驚無險中度過,只有香港因為中午改掛8號風球而一度引至電話線路「大塞車」,給了官員和電訊公司老總們多一次機會「鞠躬道歉」。
股市也是無風無浪,911當日,本港恒生指數僅跌3點,半日成交21億元。美股方面,華爾街為悼念活動而押後開市,杜指結果先升後回,收市微跌21點,其他納指和標普500指數也是略為回軟,擔心911再有事發生的投資者這才放下心頭大石。
今年5月以來,港美股市連番大跌,美股主要指數更跌穿去年911後的低位水平,一時之間市場上淡友橫行,但這種熊市的力量似已有被過份誇大的嫌疑。
據香港投資基金公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7月份本港各類基金的總銷售額達15.3億美元,比6月份上升50%,減去贖回額的淨銷售額也有近7億美元,是6月份的兩倍,雖然當中增長最多的是購買債券基金,但購買股票基金的數目也不少,可見投資者並非一面倒地看淡,仍然不乏趁低吸納之輩。
香港的投資者勇於入市,美國的基金也不甘落後,著名的富達麥哲倫(Magellan)基金在7月份的現金比重由6月的3.2%降至兩年半以來最低的0.5%,數字大大低於美股基金平均的現金比重4.6%,顯示富達的基金經理十分看好後市。
就連近期因仙股除牌風波鬧到滿城風雨的港交所(388)也來湊熱鬧,據報近日有6個海外潛在買家正在爭逐全美第3大交易所、僅次於紐約交易所和納斯達克市場的美國交易所(Amex)股權,準買家包括港交所和新加坡交易所,但以港交所的態度最認真。
港交所坐擁40億元現金卻不肯派高息予股東,有好事者笑謂可能是留着準備賠償給仙股風波的受害人,實情是港交所希望發展一個能24小時運作的全球交易平台,資金正好用來收購海外的交易所。
雖說911事件並沒有使美國經濟大傷元氣,但它的確削弱了華爾街作為全球金融重鎮的地位。因為曼克頓下城區的重建工作需時,很多金融機構如大摩、雷曼、紐約銀行等,已乾脆搬去其他地區辦公,就連在華爾街已逾130年的高盛,也計劃在2004年將1萬名員工遷往澤西市,看來要說服大公司留在世貿一帶的傷心地不是易事。
回想911時年薪50萬美元的財經界精英落荒而逃,卻要靠年薪5萬美元的消防員英雄去捨身救人,真是諷刺之至。環顧香港的生態也同曼克頓區相似,是以金融服務業為主的社會,現時正面臨經濟如江河日下,樹倒猢猻散的局面,要指望金融界來救市,無異於與虎謀皮。
姚遷 泛德國際投資董事
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