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要多 口味夠新<br>周日專題:零售商變招求存

產品要多 口味夠新
周日專題:零售商變招求存

香港零售市道持續不景,消費信心迭創新低,零售行業要逆境求存,絕非易事。在通縮環境下,減價似乎未能刺激消費者大解慳囊。然而,善於變通的企業家始終有辦法。推陳出新,以新產品吸引顧客,乃淡市求生的招數之一。 記者:丘倩瑜、陳健文

時近中秋,相信許多人都會買月餅。十多年前的月餅市場,差不多為廣東月餅所壟斷,今天卻充斥着不同的新產品,不僅有蓮蓉加鹹蛋黃,還有燕窩月餅、冰燒月、冰皮月餅、雪糕月餅、芝士蛋糕月餅、米麻糬月餅、酥皮月餅……任君選擇。這使整體月餅銷售,免受疲弱的經濟所拖累,反映零售商不斷推陳出新,以新產品刺激消費意欲,正是淡市求生的絕招之一。
維他奶領導香港無汽飲品市場多年,其執行主席羅友禮,便曾在新聞發布會上,借用香港政府常說的「結構性改變」,形容現時香港的飲品市場。這「結構性改變」,是新產品數目不斷增加,而產品的生命周期(ProductLifeCycle),卻持續縮短。「從前2至3種口味,已可以賣上5年、10年……現在的消費者口味變得好快,常常要試新口味,廠方也惟有多投資幾個品牌和產品。」羅氏說。

產品生命周期短
維他奶董事總經理江明彥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出:「單是去年,維他奶便推出了19種飲品,既有奶類的,也有紅茶、綠茶類的。另外,該集團還開發出多個新的副品牌,『菓然系』、『家庭奶』、『茶字典』等。與十多年前每年推二、三種產品的年代,這已是很大的改變。」現時,連同「維他奶」和「維他」兩個母品牌,該集團旗下共有8個品牌。

消費者要新鮮感
增推新產品,發展副品牌,「主要是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也針對當時的文化和生活習慣推行的策略。」江明彥說:「香港市場成熟,要增新產品,去支持增長。不過最重要的,還是在市場細分方面下工夫,針對不同客戶的需要,推出副品牌,便可達到這效果。」
「除了實用外,產品的品牌,還要反映用家的心理層面。解渴,飲水便可以,為甚麼會有PERRIER?這總是有些不同之處罷。」近年,維他奶也積極擴充人手,加強新產品開發工作。
事實上,雖然香港消費持續向下,維他奶去年在本地市場,仍錄得7%的增長,顯示其市場策略之成功。
消費者的需求,就是「新鮮感。」不斷推出新產品,一方面可以被動地滿足這種需求,另一方面又可以主動地拉闊長產品線、擴展市場佔有率,難怪海內外大小企業,已採用這個好辦法,維持業務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