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中國入世<br>市場攻略:柯達急擴據點

乘中國入世
市場攻略:柯達急擴據點

中國成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令本港以至全球公司對這個充滿挑戰及機會的新市場摩拳擦掌,其中,早於1927年已在內地開設首間辦事處、並成為首批外資銷售進口感光產品的柯達,亦瞄準這個有機會超過美國市場的「肥豬肉」,希望坐上中國入世的「順風車」,鞏固集團於中國影像市場的地位。 記者:陳健文

柯達新任香港董事總經理李俊昇說:「柯達非常看重中國市場……集團於97年開始進軍內地,當年一擲12億美元,購入一間大型相紙公司……繼後在99年開始於內地直接銷售感光產品……」李俊昇履新前,曾出任柯達中國部民用攝影產品總經理及銷售市場經理,對柯達的內地發展情況瞭如指掌。
他表示,經過多年來的發展,現時柯達於內地逾600個城市設有服務站,遠至西藏高原,甚至北京故宮御花園均可見到柯達的蹤影。李氏強調,集團對內地民用零售市場非常重視,目標是3年內,以每日增加3個銷售點的速度,將內地服務站激增至1200至1500間,而入世正是擴張的催化劑。

菲林耗用量低空間大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絕對是一件好處多於壞處的事,例如能催生內地盡快確立良好的信貸制度,以及令中國入口關稅下調,均能改善內地整體的營商環境……由於柯達的主要產品是大眾消費品,相信集團必定能夠間接受惠。」李俊昇說。
他指出,雖然現時內地的人均菲林消費比例,約為每8個人每年使用1筒,遠低於本港的每人每年用2筒、美國每人每年用3.5筒的比例,但他相信假以時日,中國定能躋身全球菲林消費最多國家之前列位置。那麼,柯達怎樣看開放市場的副產品──競爭?

開放市場競爭更公平
「競爭存在於所有生意,中國開放市場只會令競爭愈趨公平,柯達會將焦點放在市場開放後的好處,如有更多的人才及有更好的營商環境……(競爭)只會令柯達與顧客更接近!」李俊昇堅定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