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談到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到底可否真正反映現實,除從個人開支方面證實與調查數字不符外,剛公布的8月份零售銷售,再一次令人懷疑這些所謂消費者信心調查報告的可信程度。雖較7月份的1.1%升幅少,但0.8%的零售銷售升幅,在扣除因汽車商提供零利率財務安排的汽車銷售急增下,亦有0.4%的升幅,超乎市場預期,顯示國民仍然樂於消費。
雖然部份數據不俗,但美股卻連續第3周下跌,9月11日沒有意外發生,全球股市終於鬆一口氣,但美國有可能在未經聯合國授權下攻打伊拉克,頓時再為股市帶來不明朗因素。雖然薩達姆並非仁君,現時至少仍能與鄰國和平相處,但喬治布殊完全出於私心地為了爭取武器商及石油商支持,務求於中期選舉得勝,在未能提供有力證據下準備攻打伊拉克,又在聯合國大會上向對方作出近乎需要解除軍備的要求,但卻持雙重標準,繼續支持以色列持有更巨大殺傷力的武器,可想而知真正「暴君」是誰。
聯儲局主席格林斯潘在美國經濟增長再度出現放緩後表示,若美國的財政赤字惡化,會推高利率,將不利投資及削弱生產力,在此同時,布殊有意單方面向伊拉克動武,此舉必會令美國財赤增加。此次軍事行動並非像91年波斯灣戰爭,亦非如去年攻打塔利班般有其他國家支持軍費,全由自己一手承擔下,未來經濟將受到更大破壞,因此股市如當地分析員所指,跌至5000點亦非不無可能。
港股受到外圍下跌影響再跌至一年新低,成交量持續偏低,有市場人士指出,部份原因是細價股股災後,股民不再買入此類股份。筆者不甚認同,成交下跌主要是外圍情況不明朗,假如大市重拾升浪,相信股民必會重投股市,成交必會上升。
細價股事件調查報告已推出,除鄺其志需負行政責任外,馬時亨亦作了鞠躬道歉,此時大家亦不應再爭論誰是誰非了,作為業界人士,大家理應將精神放於未來,研究10月底的新諮詢文件中,需要如何改善更為實際。
信誠證券高級投資經理 連敬涵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