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有不少被視為地標性的建築物,美國《華爾街日報》邀請了五名本地建築師評選本港及亞太區十大建築物,結果本港有三幢建築物入選,中銀大廈更為十大之首。不過,本港也有三幢建築物,被建築師視為不倫不類,又花錢,又破壞本港優美山脊的敗筆之作,包括一直具爭議的中央圖書館。
三大劣評建築物分別是去年落成的香港中央圖書館、全港最高的中環廣場、以及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新翼。
在被訪建築師眼中,中央圖書館「似購物商場多過似圖書館」,中環廣場「似五星級酒店多過似辦公大樓」,而會展新翼「比機場更似機場」。
至於被列入十大建築物的本港代表作,分別是一九九○年建成的中國銀行大廈、一九六二年建成的香港大會堂、二○○○年落成的香港海防博物館。
這批本地建築師認為,一座設計完美的建築物,可以觸動你的心靈,但亞洲地區往往遇上地少人多,必須設計善用面積的樓宇,就算連一向重視設計的日本,在建築師的眼中,九成半都是毫無創意的大樓,只得半成稱得上是建築物。
香港的建築物,則被批評常常抄襲他人的概念。一名建築師比較日本、上海及本港的設計,日本人很尊重建築師,上海的客人則常要求創新,但香港的客戶,就只要你複製隨處可見的設計。在香港為世界知名建築師NormanFoster工作的NicBanks認為,若果香港要成為世界級都市,他們應該教育年輕人提升對設計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