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股東稱權益受損 港交所允跟進<br>百利保購創先交易招非議

小股東稱權益受損 港交所允跟進
百利保購創先交易招非議

【本報訊】繼寶途(585)及寶福(021)後,百利保(617)小股東向港交所(388)及證監會投訴,指有關收購創先科技的交易,受到公司管理層及大股東羅旭瑞「不公平及不合理剝奪」,又聲稱若監管機構不插手干預,保證與大股東關連人士在9月18日股東特別大會不能投票,「勢必令其他公司仿傚,到時小股東的權益,更無保障。」

本港上市公司目前以家族控股佔多,大小股東利益衝突時有發生,有評論指目前港府執行的三層監管架構權責不清,導致上市公司大股東可利用港交所及證監會之間的監管漏洞,在完全符合上市規則或收購合併守則下,進行不公平交易。有不少例子顯示,交易完成後才揭發買了「鬼屋」(即高價購入的資產,原來並無實質業務甚至虧損嚴重),最終要作巨額撇帳,但事發後監管機構卻互相推搪監管責任。
提出投訴的百利保小股東梁念恩稱:「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馬時亨早前曾對1億元買粒糖的公開投訴廣告表示關注,希望他能真正着力改善香港小股東權益備受剝奪的情況。」另一不願透露姓名的上市公司董事指出,治本的方法是將港交所的上市公司監管權交回證監會,或增加港交所上市科的人手及調查權力,讓他們能騰出較多時間對上市公司交易作出核實。

質疑估值報告可靠性
已持有百利保股份數年並曾為聯交所會員的梁念恩,主要質疑百利保的獨立估值師中證評估董事總經理甄仲慈,對創先科技的估值報告。梁氏指出,創先科技17個月的營業額及未列明溢利只有51.1萬元及1349.9萬元,何以其估值竟可高出羅氏在該公司的實際投資55倍之多,達到6.67億元?而百利保擬以3.45億至4.75億元購入持有創先五成股權的VPI,只是在2月至5月才獲羅氏父女注入7000萬元現金。梁氏認為,此舉有不公平及不合理地損害小股東權益之嫌。
他同時關注到投票當天,會否有一些有關連的人士投票,令議案獲得通過。對於梁氏的投訴,港交所及證監會都表示會跟進,港交所發言人說,上市科昨日已書面回覆梁氏,因估值報告不在該所監管權力範圍,只能告訴他相關公會的聯絡方法,由其決定如何處置,港交所會在百利保股東會後搜集投票人資料,再交由適當的機構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