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報告評聯匯港元起拋風

中銀報告評聯匯港元起拋風

【本報訊】鑑於港息持續較美息低水,在套息活動及遠期港滙沽盤帶動下,觸發原本已貼近兌換保證價的港滙現貨,昨在7.8位置成交,市場向金管局沽出等值1億美元的港滙,經T+2結算後下周一結餘降至3.07億元。這是自去年11月以來,該局透過貨幣發行局機制再次接下港元沽盤。有外資行交易員表示,市場借中銀國際報告一項研究,指結構性財赤令聯滙在中長期面對重新檢討的可能,乘機沽售遠期港滙。
撰寫報告的中銀國際研究董事總經理何綽越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出,他純粹從本港結構性財赤、高失業率及中港經濟同步受阻等基礎推算,認為若問題持續不能解決,則最快到05年或以後,當局作「最後一擊」,可能需檢討或改變聯滙,「這是作為研究員一貫綜合各界意見及客觀數據後所作的主觀判斷,不存在表達某方面的訊息。」相反,若第2屆特區政府能有效疏導財赤及失業問題,則聯滙毋須改動,甚至在配合人民幣自由兌換的形勢下,港元可以與人民幣掛鈎。

遠期美電溢價升
金管局發言人則重申,無意改變聯滙,此乃維持本港經濟成功及金融穩定的基石,至於港元結餘減少,是貨幣發行局自動調節機制的結果。
遠期美電溢價昨日全線上升,特別是1、2年期在買盤支持下,分別由前日收市的15點子升至60點子,及從100點子升至165點子。
不過,道亨銀行高級總經理譚炳勝認為,沽盤屬商業交易,在經濟低迷下會有不同人士出謀獻策,檢討聯滙只是眾多聲音之一。
滙豐財資及資本市場亞太區貨幣策略師劉東鳴認為,相對亞洲區主要貨幣,港元一直存在偏高(overvalued)問題,美元弱勢持續有利於本港出口,及局部抵銷通縮對經濟帶來的影響。不過,通縮是結構性而非周期性的問題,他說需要相當的時間才能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