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本欄那篇名為「小心分析基金回報數據」的文章,文中講到美國研究公司Dalbar的數據顯示,在84至00年這17年間,美股基金每年平均回報為14厘,但在同樣的17年,美國基金投資者每年平均回報卻僅得5.3厘。
該文刊出後,筆者接到不少讀者大致相同的詢問,他們問為何在該17年,美股基金每年平均回報與美國基金投資者每年均回報出現如此大差距?由於詢問的朋友頗多,看來有必要詳細再講述一次。
美股基金每年平均回報是將所有美國股票基金每年的回報相加後再取其平均值,舉一個簡單例子,假設美國股票基金只得A、B兩隻基金,A的回報為18厘,B的回報則為10厘,在將A、B的回報相加後再除2,即(18+10)÷2=14厘。該報告指出,在84至00年間,美國股票基金每年平均回報為14厘,意思是在揀選了一隻美股基金後,將其持有17年時,可以「預期」的每年平均回報大約是14厘。
至於美國股票基金投資者的平均回報,是將所有在其調查內的股票基金投資者,每年的回報相加後再取其平均值,例如調查內只有甲、乙君,甲的每年回報為4厘,乙的每年回報為6.6厘,平均回報為(4+6.6)÷2=5.3厘。
至於為何在84至00年間,美股基金每年平均回報為14厘,但美國基金投資者每年平均回報卻僅得5.3厘?正如上述例子,美股基金每年平均回報為14厘,要取得這回報是要在揀選了一隻基金後,持有17年,才有「機會」獲得這回報。
至於基金投資者每年均回報僅得5.3厘的原因是:投資者大都不會持有「同一隻基金」達17年之久。讀者可能認為,投資基金17年是很長時間,有點像天方夜談,假若你這樣想便錯!錯!錯!
好像筆者才剛過25歲,一直有供強積金,當屆42歲時便已供了強積金17年,亦即投資了基金17年了!故投資基金17年一點也不稀奇,在美加頗為常見,真正稀奇的是持有同一隻基金17年而中途沒有更換。
該報告指出,基金投資者的回報相對偏低,往往不是基金出錯,反而是錯在投資者本身。詳細原因又要下回分解。
日前碰到一件頗令筆者頗感動之事,當筆者講述強積金投資竅門時,數名老婦慌忙跑前來拿着筆抄下筆者所講,照理她們已過了供強積金之齡,所以甚感奇怪,後來才知道她們是為其子女所抄,又再一次證明母愛何等偉大。
電郵:
譚紹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