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對不起」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政治上尤其如此,不少政治人物更經常想左推右托、含糊其詞以求過關。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在九八年被迫承認跟見習生萊溫斯基有姦情時,便想盡辦法在道歉聲明中攻擊對手,希望把自己塑造成受害者以博取同情。只可惜,這種機關算盡、缺乏誠意的道歉誰也說服不了,他的道歉聲明反而引來惡評如潮,令他的污點長期沒法洗脫。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馬時亨先生顯然犯上了克林頓那種想左推右托、遮遮掩掩的錯誤,以致他要在仙股股災報告出台一天後、看到公眾一面倒的批評後才願意站出來道歉。
但馬先生比克林頓更不濟的是,他連向公眾道歉這個「政治動作」也安排得「論論盡盡」,居然只選幾家傳媒發表道歉聲明,而不是以最公開、最堂堂正正的方式向公眾致歉;難道他的道歉是有選擇性的嗎?難道他只想向部份公眾致歉嗎?像這樣不情不願、左閃右避的道歉,怎能讓公眾信服、怎能贏得公眾諒解呢?
但更重要、更讓人不安的是,馬先生根本沒有弄清楚他錯在哪裏、沒有弄清楚他為何要道歉。
馬先生說,他是因為「在我的範圍內發生這件不幸事情,以及其後我在立法會欠佳的表現」而感到歉意的。然而,正如我們在仙股報告公布後指出,馬先生的錯處並不在於立法會對答表現欠佳又或是事件屬於他管轄的政策範圍。
他最重大的缺失是對重要的政策諮詢文件不聞不問,即使在仙股股災後多天仍懵然不知文件早已送達,並且因此而誤導他的上司——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先生,讓梁先生以為特區政府對諮詢文件全不知情。要知道政策局局長是政策的把關人,馬先生卻居然只顧應酬,對本身政策範圍內的文件輕忽了事,這能不算錯嗎?這能算合乎公眾期望嗎?
只可惜,馬先生完全看不到他在這方面的責任、他在這方面的錯誤,只是認為本身應對有問題。這樣下來,馬先生怎能糾正本身的錯誤、怎能改善本身的處事方法呢?假若,將來香港再出現金融風暴,各方面要緊急應變,馬先生卻還是讓重要政策文件「再坐一會」甚至「不聞不問」,那出現的問題、造成的損害不是更大嗎?這樣看來,馬先生的道歉不僅不可能讓公眾回復信心,反而只會讓公眾更不安!
(圖)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馬時亨前日的道歉缺乏誠意,惡評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