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讀書 - 鍾偉民

談讀書 - 鍾偉民

某天,神贊禪師看到年老的師傅在窗下讀佛經,一隻小蜜蜂不斷撞紙窗,想要飛出去。神贊含沙射影,在老師傅身邊嘀咕:「世界這麼廣闊,偏要去鑽那故紙,要等到哪年才出得去?」
「你……你……」老師傅豁然有悟,不禁長歎一聲,放下手中經書。
放下經書,老師傅打徒兒?去上吊?或者環遊世界?故事沒交代。
紅塵俗世,紛紛擾擾,都是誘惑和陷阱;不出門,扭開電視,竟還是董建華率領「問責」高官,教大家如何「應對」;做錯事,會「應對」就成,回歸後,再無黑白,無是非。
世界扭曲,書中自有清涼天地;但沉醉其中,也是一種「迷」。
神贊要老師傅像小蜜蜂一樣「飛出去」,當然不只是唱唱「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種老調;讀書,要能讀得「入」,直搗黃龍,掌握作者要害和內容重點,然後,徹底消化,變成自己骨肉。
能入,還要能出;這「出」,我總覺得,就是「用」,用來思考,用來說話,用來待人處事,用來對抗那紛紛擾擾的俗世紅塵。
小時候,老師要我們背誦文章;好文章背了,終生受用;但背了爛文,像蛆蟲入心,腐菌上腦,終生受害,也害人。一句話:背書,宜慎;讀書,要能入,也能出。
好書是路標,神贊的師傅和小蜜蜂終日埋首故紙,就像旅人找到路標,就繞着那路標轉悠,或者在路標旁蓋屋,娶妻生子安居樂業;卻不知道路標的作用只是指出方向,我們參考了,三思之後,還得走自己的路。
在沒有讀書風氣的地方談讀書,罪過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