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採新法治葡萄膜炎

中大採新法治葡萄膜炎

【本報訊】葡萄膜炎是致盲殺手之一,但傳統治療法卻可能引致患者出現高血壓、骨質疏鬆、糖尿病及內臟受損等副作用,中文大學上月從美國引入一項嶄新的葡萄膜炎治療法,透過手術將微細的類固醇植入劑,放入病人眼內,植入劑會不停釋出類固醇藥物,免卻病人受各種副作用之苦。本港目前已有十二人接受是項手術,效果良好。
中大眼科及視覺科學系主任林順潮昨表示,葡萄膜炎是由眼球內葡萄膜組織發炎所致,一般分為眼球前段葡萄膜炎及眼球後段葡萄膜炎,前者只需使用眼藥水,即可控制病情;後者則是一種可以致盲的眼疾,根據外國的病例統計數字推算,本港每年約有一千個葡萄膜炎新症,其中有五十至一百個屬眼球後段葡萄膜炎。
該學系副教授陳偉民稱,傳統治療眼球後段葡萄膜炎的方法是使用口服類固醇或免疫系統抑制劑,但副作用非常多,包括引致臉部肥腫、糖尿病、高血壓、胃炎等,甚或損害病人腎臟或肝臟。

病人毋須住院
林順潮指出,美國前年發明一項名為「藥物定位性療法」的新治療法,透過手術把直徑一點五毫米的類固醇劑植入眼內,植入劑會自動釋放類固醇藥物,藥物可維持三年,三年後疾病有機會「斷尾」;手術過程約二十多分鐘,毋須住院。
林順潮又說,包括中大在內,全球共有四十多所眼科中心進行有關植入劑的研究,有二百六十名病人已接受該項手術,香港則有十二人。
五十歲的邱先生在九六年證實患上葡萄膜炎,曾試過一日要服用十六粒類固醇藥物,結果引致高血壓及腎衰竭等副作用,上月接受該手術後情況有顯著改善,現時每日只需吃兩粒藥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