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論如何:不應開戰 反恐該從政治入手 - 毛孟靜

毛論如何:不應開戰 反恐該從政治入手 - 毛孟靜

都說,美國打輸越戰的戰場,不在越南,而是在美國家家戶戶客廳裏的電視機前。也有說,中國六四一役有兩個戰場,一個在天安門,另一個在CNN的螢幕上。去年九一一的慘痛畫面,更因為得電視播通寰宇,在世人的心理上即時劃出長久的傷痕。

資訊的發達,秉承的精神是資訊自由,尤其是新聞自由,原該是受到歌頌的又一章。可是,在九一一後的美國,曾經一度被恐懼操控了這個國家,為了要控制失控的情況,他們要控制一切,首當其衝的,是新聞自由。

攻打阿富汗欠實證
由災難而生的凝聚力,帶含濃重的非我族類殺無赦的心態,由民族主義上升到極端民族主義(jingoism),任何不愛國的異見,都可以一筆勾銷。在電視、電台批評政府、挑戰軍方的節目主持人,在報上發表類同評論的撰稿人,或被迫道歉、或被辭退。其時白宮發言人甚至公開提醒美國媒介中人,「要注意自己說些甚麼,做些甚麼。」那是美國新聞史上的一段黑暗日子,儘管為時不長,不過一兩個月,美國媒介已快速自嘲並進行自我檢討,但因為這一幕來自自由掛帥的美國,已成為世界新聞學系的千古材料。
時至今日,任何膚色微褐,尤其頭上圍上頭巾的人要進入美國或住在美國,仍然沒有好日子過。在美國境內,因為九一一而生的歧視、公民自由受壓的情況,已成為國際人權組織研究的課題。
或說,那是美國內政,外人不好去干預。美國內部的景象,卻會影響世人對這個老大哥政權的看法。九一一後,布殊總統自行重劃新的世界秩序,提出邪惡軸心論,講明非友即敵,把連最介意「干預」的北京政府也拉攏過來,同意武力干預阿富汗。
因為據聞罪魁禍首拉登躲在阿富汗境內。攻打阿富汗並沒有電視現場直播,沒有沉痛傷感的畫面,死難情況,直至許久後會仍是個謎。

阿富汗一役已告一段落,拉登卻繼續下落不明。最近的一個美國民意調查說,一日未捉到拉登,或殺了拉登,此事未了。與此同時,布殊再擺出作戰姿態,這次的目標,是伊拉克。
因為據聞伊拉克擁有及研發大殺傷力武器,要防患於未然。雖然這一筆仍然拉扯上反恐戰爭,就讓人覺得,白宮政府在阿富汗後,無以為繼,找着伊拉克來填空檔。有美國大報刊出評論道,若真如此,簡直是對九一一死難者的不敬。
法國總統希拉克說,如果一個國家自覺有權可以向他國採取軍事「預防」措施,那其他國家也可以。「這樣下去,人類會走上一條怎樣的路?」

將世界分為黑白面
恐怖主義的背後根源,是仇恨。美國在長久以來的以巴糾紛中偏袒以色列,已人所共知。八三年至今,美國在中東一帶炸過黎巴嫩、利比亞、伊朗及伊拉克,死傷無數。伊斯蘭教徒為抗他們眼中腐敗、物質、剝削的西方文化發動「聖戰」,西方權力為反恐而戰,把世界劃分為耶教與伊教對立的黑白面。儘管美國在國際舞台上做了許多好事,美國精神大有讓人學習的地方,在這條前線上,卻為人詬病了。
反恐的根本手段,該是政治,而不是軍事武力。在地球的這一邊,我們只透過國際傳媒有一搭沒一搭地看一看新聞,想一想歷史。伊拉克戰爭如果真的成事,美國的單邊主義(unilateralism)心態,就更得鞏固。雖然我們的最大切膚之痛,還是錢銀上的:油價急升、美國經濟再衰退。
毛孟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