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學堂:細價股調查報告欠清晰

投資學堂:細價股調查報告欠清晰

昨日筆者有一頗特別的經歷,在8號風球高高掛下,大家都歸心似箭,筆者卻在交易廣場47樓,一邊看着橫風橫雨及海面上波濤洶湧,一邊跟港交所(388)管理層討論其公司業務,這是筆者首次在8號風球下作CompanyVisit。
本來在8號風球下,置身於四十多層的海旁高處欣賞海景,屬人生一大樂事,可惜並無紅酒在手,又要商談公事,真有點大煞風景。
8月28日本欄那篇「港交所盈利大退非純因市淡」一文中,筆者指出:「在港交所90億元的投資組合中,僅得2%投資於股市,這是否暗示它不看好股市?港交所經營股票市場,是股市中的高手,連高手也如此審慎,將投資於股市的百分比維持於2%的超低水平……」。據港交所的朋友解釋,由於港交所是公司上市的地方,為免Conflictofinterest,故並沒有直接投資於股市,而將部份資金交給數個頂尖級基金經理管理,基金經理投資甚麼「基本上」是不會過問。在6月底時,其投資組合剛巧僅得2%股票,這純是基金經理的決定,並非港交所看淡股市。
筆者覺得港交所的朋友工作態度極之認真,即使在8號風球下也不急於回家,待筆者真正清楚其公司運作過程後,才肯讓筆者離去,可見他們敬業樂業的態度。

互相矛盾之處甚多
細價股調查報告剛出籠,仍是近日的熱門話題,當然要跟讀者一談。近期不少市民正熱切等待此調查報告,看看誰人要「問責」,及問責制的真締,可是當筆者閱讀到此報告的結語時,卻感到好像有被愚弄的感覺。在調查報告的結語第31點首句這樣寫:「這項調查的目的並非在於追究責任」,清楚講明這調查不是追究責任,既然如此,報告當然沒有指出誰人須負責任,因為它根本不是一份追究責任的報告!市民誤以為從報告中可「問責」,找出元兇,這可能僅是他們一廂情願。
另一方面,據報道,在調查報告中指出,港交所行政總裁鄺其志要負上行政責任,同時他亦是在報告中唯一須負責的人,昨日《蘋果》便以「調查報告:除牌建議閉門造車鄺其志成唯一罪人」為題。可是在調查報告中「主要調查報告結果」一欄內的第5點便這樣寫:「香港交易所最終選擇將最低股價定為五角的建議,也是證監會與香港交易所討論所得的直接結果。」既然結果是由雙方討論得來,但為何負責的卻僅是一方?
在細閱這調查報告後,不難發現類似上述互相矛盾及不夠清晰的地方。
電郵:[email protected]
譚紹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