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價股事件調查報告》前日公布,將責任推在港交所行政總裁鄺其志身上,財金官員得以甩難,但其實報告附錄的事件時序表,隱含不少公眾關注的疑點,不過報告正文並無交代,當中涉及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馬時亨的誠信問題,令人對報告的公平公正產生懷疑。 記者:尹彥超
仙股事件主角馬時亨在事發後一再強調事前沒有收過除牌諮詢文件,在立法會議員質詢下才承認收過文件摘要,令人質疑他是否講大話。不過,調查報告並無對此作出交代。民主黨立法會議員張文光指出,報告附錄的時序表有證據,顯示馬氏可能講大話。
時序表提到,七月二十六日細價股大瀉當天,馬時亨的政務助理鄧詠菁向他表示,之前曾收過一份證監會擬備的除牌諮詢文件摘要,當時鄧氏已將該摘要交給他。不過,馬氏於七月二十九日出席電台節目時堅稱,事前沒有收過文件。時序表又指出,七月三十日他與財庫局首席助理秘書長甄美薇通電話,甄氏向他交代曾收過港交所提交的諮詢文件摘要,但馬氏表示沒有印象;然而到三十一日,他卻忽然醒覺曾收過文件摘要,這時才向財政司司長梁錦松交代。
張文光指出,梁錦松早於七月二十九日公開宣稱港交所事前並無知會財庫局,並指港交所處理有問題,導致事件鬧大。他甚至認為過程中馬氏有誤導梁錦松之嫌。他強調,作為問責局長,誠信十分重要,但上述過程顯示馬氏有誠信問題。
有分析指出,馬氏可能並非存心瞞騙,只是細價股事件來得太突然,面對下屬的滙報,他可能沒有放在心頭,導致連串「誤會」?若這屬實,這亦反映其應變能力,假若金融風暴重臨,他是否有足夠能力應付?
報告的另一問題,是過份袒護公務員,時序表指甄美薇在七月十七日在知會其直屬上司、財庫局常任秘書長苗學禮及副秘書長區暻智後,將從證監會取得的諮詢文件摘要交予馬時亨助理;但七月二十九日甄氏為馬時亨擬備細價股事件過程的文件,卻遺漏上述經過。該文件當時曾提交苗學禮及區暻智過目,才交予馬氏。調查報告指這份文件導致梁錦松公開宣稱政府事前並未接獲文件。
然而報告只點名指甄氏在事件中的角色,卻沒有提到其上司、苗區兩人是否有責任,令人質疑報告只針對前線政務官,對高層則護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