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據新加坡及美國哈佛大學的學者研究指出,香港與新加坡過去二十年在發明方面的表現遠遠落後於台灣及南韓,香港提出的發明專利權數目只及台灣及南韓專利權數目的百分之五。本港的發明家協會指出,本港發明家有不少甚具創意的新發明,但港府的協助不足,籌集資金亦非常困難。
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學者馬哈茂德與哈佛大學商學院學者辛格聯合進行的研究指出,在九五年至九九年間,台灣及南韓所申請的發明專利權各有一萬二千三百六十六項及一萬一千三百六十六項,但反觀香港,同期的發明專利權申請只有五百七十項,新加坡更只得五百項。
馬哈茂德認為,造成差距的原因是台灣及南韓自八十年代起已積極發展本土科技能力,而香港及新加坡一向滿足於引進外國科技。
香港發明家協會會長張景豐表示,香港人的聰明及創新不比其他國家差,但受到環境限制,台灣及南韓政府對發明活動非常鼓勵,其中台灣發明家若在國際比賽中獲獎,會有十多萬元台幣獎金,更會獲總統接見,反觀香港,科學園亦只是剛起步,以現時已在國際揚名的廢車胎再造環保磚為例,最初被港府拒絕資助,發明家要按樓才能進行研究。
張景豐表示,發明家面對最大的困難是資金,申請發明專利權費用高昂,單在香港、美國及內地申請已需十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