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時亨今早打開報紙,可能會滿不是味兒:「不道歉又罵,道歉又罵,你們究竟想怎樣?」
又或者,一些死硬派更加振振有辭地提出:「我都說不要道歉好!你看,道歉之後,他們還是繼續罵,而且罵得更兇。他們根本怎樣都不會滿意!」以上內容並非天馬行空。在官府衙門走動,經常會聽到某些官員有諸如此類的嘮叨。
但事實不是這樣。大批記者前日下午在政府總部聚集,等待即將舉行的記者會。當時,大家都覺得,馬時亨會道歉,或者誇張一點九十度鞠躬道歉,然後,事情告一段落。正如鄺其志所說,「公道自在人心」,坊間一般並不認為馬在細價股風波的責任,罪該至死,但連一句道歉都欠奉,卻是出乎所有人意料。
馬時亨為甚麼要道歉?為他在立法會表現欠佳、為他沒有看文件、為他沒有做好監察者的角色……這些都是他應「認」的「錯」。退一步,作為問責官員,所屬範疇出事,向受影響市民道一聲歉,也天公地道。
如果馬時亨昨日鞠躬道歉的一幕,在前日調查公布時上演,馬與問責制同樣過關。七月一日實行問責制之前,你幾時見過官員向市民鞠躬道歉?但他遲了二十四小時,才在一片責罵他「死不認錯」聲中,選擇性地在幾間傳媒機構面前道歉。你叫大家怎收貨?
希望馬局長與政府要員分清楚,他今日被罵並不是因為昨日走出來道歉,而是他昨日道歉的方式令人無法相信他誠心道歉。大家也不要以為他昨日躲起來不道歉更好,因為公眾不會輕輕放過一個不肯承擔責任的局長,火球只會愈滾愈大!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