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據香港大學的調查顯示,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廖秀冬在上任一個月內,知名度激增逾一成,市民支持度評分更一躍而起,在十一名問責局局長中排行第二;但同樣新官上任的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馬時亨的評分卻排行最低。學者指出,調查結果反映出政府施政必須順應社會訴求,才可得到民意支持。 記者:黃漢軍
港大民意網站昨日發布本月初進行的最新調查結果顯示,市民對特首董建華的評分自六月底連續四次下跌後首次反彈,最新評分為四十七點七分,較上月中調查微升零點七分。
三大司長當中,政務司司長曾蔭權以六十二點七分居首,比上月上升一點三分;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得五十五點四分,幾乎沒有改變;律政司司長梁愛詩則得四十九點一分,下跌一分。
至於市民對十一名問責局長的評分排名,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蟬聯首位,而新上任剛一個月的廖秀冬及教育統籌局長李國章則分別躋身「三甲」,擊敗其餘資歷深厚的官員,結果出人意表。
據調查資料顯示,廖秀冬在上月初曾獲得五十七點六分,但由於市民認知度不足五成,評分未能作準,但本月初調查其認知度激增超過一成,結果旋即上榜更躍居次席。
在今次調查中,十一名局長有九人上榜,馬時亨以四十三點二分排行最尾;政制事務局局長林瑞麟及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則因認知率不足五成,評分不算。
嶺南大學政治與社會學系副教授李彭廣認為,廖秀冬的知名度及支持度大增,明顯與近期因地鐵故障事件頻頻曝光有關,尤其是她甫上任即要求公共交通機構減費,更令她得分。
李彭廣指出,廖秀冬和馬時亨的民望一起一跌,正好是問責制下的正反例子,反映出政府施政政策必須符合社會的呼聲,滿足大多數市民的要求,拉近政府與市民的距離。
李彭廣認為,廖秀冬要求公共交通機構削減收費雖未成功,但卻迫使多個機構紛紛提供優惠措施,令市民受惠;而馬時亨在細價股風波中失分,就是因為「不肯放低身段」,對外界批評口服心不服,他相信,馬時亨必須調整心態,在財政政策上多下點功夫為市民着想,才能挽回他的民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