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問責制變卸責制,離譜! - 盧峯

蘋論:問責制變卸責制,離譜! - 盧峯

看過昨天的仙股風波調查報告後,公眾對所謂高官問責制、對所謂加強高官問責性相信已不再有一絲一毫的幻想,因為從特首到財政司司長到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不僅沒有任何承擔責任的精神,反而盡力利用報告把責任都推在其他人身上、都推到制度上;像這種推搪塞責的態度,顯示高官問責制不是甚麼問責制,而是高官卸責制而已!

馬先生不聞不問
毫無疑問,不管是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先生或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馬時亨先生都不是仙股除牌文件的草擬者,他們也沒有參與文件的詳細討論;但是這絕不意味兩位官員,特別是馬時亨先生不需對這份導致仙股股災造成五十多億元損失的事件負責。
首先應該看到,馬先生雖然並非文件的始作俑者,而且剛上場一個月,但他對文件並不是不知情的,他也清楚知道文件將於何時出台;但是他顯然對文件及文件可能產生的惡劣影響沒有放在心上,只是任由文件放在形同「黑洞」的「in-tray」內,只是把精力放在交際吃飯上,直到股災爆發後多天才在文件堆中找出來,以至連他的上司——財政司司長也給誤導了,認為政府對事件毫不知情。像馬先生這種對重要政策諮詢文件不聞不問、連一眼都不看的做法,能說沒有失責嗎?能說不需對事件負責任嗎?
此外,正如我們一再指出,仙股股災除了因諮詢文件的建議過嚴過苛外,公布的時機不對也是重要原因。
大家都記得自七月中開始,美股及全球股市出現重大波動,美股更創下近年新低,整個投資市場都呈現人心虛怯、山雨欲來的景象。然而從港交所到證監會到馬時亨先生對這些情況都視若無睹,堅持要在人心不穩、投資市場不穩的情況下推出諮詢文件,加劇不明朗因素,結果便造成小投資者互相踐踏,細價股暴跌成災的局面。像這種漠視市場訊號、漠視市場動向的做法,難道馬先生真的連一點責任也沒有嗎?

藉調查報告卸責
我們認為,今次的調查報告有一個重大缺失,就是只追究誰做了甚麼,誰參與了制訂文件;卻沒有好好研究過誰沒有做甚麼。要知道高層官員大都是扮演監察者、把關人的角色,真正動手草擬、審訂文件的極少,像今次調查報告這樣的處理,自然得出高官無罪的結論。可我們認為,高層官員監督及把關的工作跟實際草擬文件是同樣重要的,而馬時亨先生正正就是沒有做好把關的工作,反而對重要的諮詢文件不聞不問,對市場不穩的情況毫不警覺。像他這樣的表現,怎能說對仙股股災毫無責任呢?
只可惜不管是馬先生、梁錦松先生及特首董建華先生都不肯面對這個責任,反而利用調查報告的缺失、漏洞推卸責任。像這樣的高官問責制不是高官卸責制又是甚麼呢?
(圖)馬時亨漠視市場動向,難道沒有一點責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