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學堂:小心分析基金回報數據

投資學堂:小心分析基金回報數據

本想趁911事件紀念日,翻查一些相關的勁料,無奈「猛料」遍尋不獲,「碎料」卻找到一些,好像近期美國投資者投資於衍生工具的資金高達5.2萬億(Trillion)美元,創下另一歷史新高;又或美國紐約交易所據聞已於紐約一秘密地方,準備了後備交易所,以防不測等等。幸好無意間看到一篇頗有趣的研究報告,值得跟讀者一談。
該報告指出,美國研究公司Dalbar的數據顯示,在84至00年這17年間,美國的股票基金每年平均回報為14厘。部份讀者可能覺得這回報沒甚麼大不了,但筆者認為這是極佳回報,假若未來10年仍能有此回報,筆者肯定飛身吸納美股基金。
試想想,每年14厘回報,經17年複息增長後,假若你每年以1萬元投資這基金(其實不是很多錢,不少家庭主婦在日常飯餸錢動動腦筋,已可……),即本金共投入17萬元,以14厘複息回報計,17年後共增值至779692元,約是本金的4.5倍!讀者可能說有其他更高回報的基金,但筆者看得太多老千把戲,已學會不太貪心,假若強積金有類似回報已非常滿意,可是……唉!所以近日筆者正密切留意吸納美股的時機,當然不是港股啦!

14厘忽變5.3厘
讀者可能覺得,美股基金在84至00年間每年平均回報14厘,並無甚麼新意,甚至可能已看過類似報告。當然這並非該報告特別之處,其精采的地方在於根據Dalbar的數據,在這17年,美國基金投資者每年平均回報卻僅得5.3厘!換句話說,以上述同樣方法投資,17萬元本金,在17年後只可增至303795元,並非如基金平均回報般增值至779692元!
讀者可注意到這報告指出一點很重要的地方,就是基金平均回報並不相等於基金投資者平均回報!用一個較淺白方式再說一遍,例如當推銷員向你指出股票基金的平均回報為14厘時,雖然根據數學來說,你可預期的回報是14厘,但當你正式投資基金時,真正取得的平均回報卻可能僅是5.3厘,少了一大截!
相信部份投資者也曾碰到類似的情況,例如當你以模擬方式投資(尤以期指)時,經常很容易地勝出;可是當你一旦信以為真,誤以為自己是投資高手,用真金白銀投資時,卻往往輸到「阿媽都唔認得」!類似的例子在投資市場頗為常見,但想不到在投資基金時也會出現同樣情況。所以下次當你看到某基金過往平均回報很高時,切勿以為當你真正買入該基金後也必定會有相同回報!
譚紹興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