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經濟:好淡皆有理據美經濟處十字街頭

環球經濟:好淡皆有理據美經濟處十字街頭

美國聯儲局在上月改變對經濟前景的看法,承認國內需求在今春開始放緩,以致經濟滑坡的風險已蓋過了通脹風險。不過,記得聯儲局議息前一日,美國總統喬治布殊和財長奧尼爾才一唱一和地唱好美國經濟,強調美國經濟基礎穩健,復甦會在第3季開始步伐加快。央行與政府大唱對台,令外界對美國經濟前景更加迷惘。

從近期的數據可以看到,美國經濟確實有停滯的迹象──第2季經濟增長只有1.1%,遠遜首季的6.5%;製造業步履蹣跚,由6月的56急挫至過去2個月均只有50.5;服務業的擴張亦已放緩,由6月的57.2跌至53.1,8月進一步跌至50.9;消費者信心跌至去年911災難以來的新低……以上種種數字,皆反映復甦步伐已呈蹣跚,總統布殊一味唱好,只是「非理性亢奮」的表現。

數據令好友紛轉軚
雖然不少經濟學家最近紛紛轉軚,由全面看好美國經濟的陣營轉投,但他們大多仍拒絕相信美國經濟會陷入雙底衰退的局面,反而認為美國經濟正處於十字路口,方向未明。
有分析家指出,美國經濟前景要視乎消費者的動向。若股市低迷及企業帳目問題導致他們失去信心,則年底前極可能會出現另一次衰退,反之,消費者若憧憬新的減息行動及樓價續升而不吝嗇消費,經濟自然可以返回正軌。第3個可能是消費者因看不清前景而減少消費,但減幅卻不足以招致另一次衰退,只是令增長像蝸牛般蠕動。
根據現時的形勢,美國經濟前景暫難樂觀。首先,自從科網泡沫於2000年3月爆破以來,美國股民的身家已減少了55000億美元,其中大部份跌幅皆在近4個月發生;財富萎縮勢必打擊消費意欲。此外,美國企業經過連串帳目醜聞打擊,加上盈利倒退,正面對銀行收緊信貸之苦;若趨勢持續,對美國經濟復甦必有損害。最重要的還是,最近的數據顯示,無論消費、商業及投資信心均見弱不禁風;在此情況下,美國經濟要步上復甦坦途,又談何容易?

信貸緊縮增加成本
令人對美國經濟前景更感猶豫的是,歐日近期的數據亦顯示這些地區的經濟均見滑坡。譬如汽車銷售在整個歐洲均見呆滯,部份國家更遭受洪澇為患之痛;而日本則產業下降,存貨持續增加,日經指數亦已跌至19年低位附近。外圍經濟欠佳,難免拖累美國出口,對美國經濟構成另一重打擊。
由於經濟前景欠清晰,企業管理層在擬定明年發展大計時,必然會採取較審慎的態度,把一些非迫切性的投資項目押後或縮減。因為信貸緊縮勢必增加資金成本,令投資成本相形昂貴。另一方面,遭評級機構調低信貸等級的企業亦會在融資時出現問題。
至於消費者方面,同樣會在經濟前景欠明朗下採取謹慎的理財方式,縱使目前息率處於38年低位,有利他們重組按揭套現,但料對消費市道幫助不大,因為增加儲蓄和減少不必要支出,仍會是主流。
經濟轉弱,美國國民不期然會把復甦重任寄託在聯儲局身上,尤其格林斯潘任內調控經濟的成績斐然。但不要忘記,美國聯儲基金利率目前只有1.75厘,是1960年以來的新低,顯示再調低的空間有限。有理由相信,聯儲局若非必要,亦不會輕言減息。有專家估計,聯儲局只會在下列情況出現才會採取降息行動,包括發生另一次恐怖襲擊、美國攻打伊拉克、油價急升或拉丁美洲有經濟體系崩潰。

消費者支出是關鍵
過去50年,美國只曾出現過一次雙底衰退,那是在1980至1982年間,聯儲局不斷加息遏抑雙位數字的通脹,結果把美國經濟一棍打沉。今日情況雖有別,但客觀環境似乎令目前的低息環境難以發揮應有的功能。除了仍未擺脫泡沫後經濟外,去年911恐怖襲擊、今年的企業帳目醜聞,加上數不清已浮面或正在潛伏的國際金融危機,均令美國經濟飽歷風霜。
淡友認為,公司面對股東要求提升盈利的訴求,極可能開展新一輪的削減成本計劃,裁員減薪的風潮,料會衝擊經濟支柱的消費者支出,若然,則另一次衰退將無可避免。持相反看法的好友則認為,大部份公司最近公布的業績皆有回春迹象,利潤增加有助刺激資本投資,並增聘人手,對消費者支出有利好作用。
好淡雙方所持的理據皆見充份,兩者愈勢均力敵,愈印證了美國經濟正處十字街頭。看來要觀察過更多數據表現,才能對美國經濟方向有更清楚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