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策略發展委員會最近就港人身份認同及社會凝聚力問題,舉行了一次工作坊。有學者指出,在回歸後香港人對中國國民身份認同正在變化,而且正增強中,這相信與中港兩地跨境活動愈來愈密切有關,相信有利特區政府在未來日子,推動一連串中港融合的政策。
策發會是一個諮詢性組織,負責向特首就香港的長遠發展需要和目標提供意見。香港人身份認同問題是該委員會其中一項研究任務。據了解,在當日的工作坊上,多位學者向委員介紹了他們的研究報告。
理工大學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李明堃在會上指出,香港人對中國國民身份的認同有利條件似乎正在增加,當中包括香港與華南經濟日益密切,更多港人在內地工作就業、做生意、讀書、退休養老以及尋找結婚對象等有關。但李明堃指出,在一國兩制的大前提之下,香港人既要有一個國家身份的認同,也不可沒有對本土身份的認同,所以一定要做到平衡,不可顧此失彼。
另外,有份列席會議的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劉兆佳表示,特首也特別關注港人身份認同的問題,他說,隨着香港回歸,由於香港出現倒退,尤其在金融風暴後,香港人愈來愈覺得港人的經濟前途取決於內地發展,同時他們也改善了對內地的印象,故此多了一份認同感。
根據劉兆佳過往調查所得,三分之二的被訪者認同他們是香港人,只有三分一說自己是中國人,他認為兩者並不排斥。
而最近的二○○一年調查,有一半人認為,特區政府應該加強港人國家觀念和民族意識。
劉兆佳坦言,這個趨勢令人鼓舞,有助港府在未來推動一連串涉及社會、經濟範疇的中港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