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秋節將至,海關抽查了十一個電燈籠及螢光棒的樣本,發現其中三款電燈籠沒有在電池箱和包裝上,標示有關電池安全使用的指示,海關已向七間出售不安全電燈籠及螢光棒的供應商發出書面警告。海關呼籲,市民要留意電燈籠及螢光棒的潛在危險。此外,一些售賣燈籠的商舖表示,零售市道疲弱,各類燈籠都平均減價一至兩成。
至於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於本月二十至二十二日(即迎月、賞月和追月三天),將調派三千人次到各康樂場地視察,票控煲蠟人士。該署強調,在該署的康樂場地內煲蠟屬違法,最高可被罰款二千元及監禁十四天。
海關檢控及消費者保障科總貿易管制主任林寶全說,抽查的十一個樣本包括六款電燈籠及五款螢光棒,大部份由內地入口。其中三款電燈籠沒有提醒市民「不可混合使用新舊電池」、「不可將鹼性、標準(碳鋅)或可充電(鎳鎘)電池混合使用」。此外,五款螢光棒沒有標示廠商資料。
他又說,電燈籠的潛在危險,包括電池過熱、幼童吞下鬆脫的配件或會窒息;而過度拗折螢光棒或會令化學物洩漏,有機會傷害眼睛及皮膚。此外,海關正測試上月在市面上購得的二十個電燈籠及螢光棒樣本,預計最快在下周初有結果。
此外,部份售賣燈籠的商戶表示,面對零售市道疲弱,今年提早售賣燈籠,更平均減價一至兩成,以求薄利多銷。商戶估計,若今年售賣燈籠能夠維持去年的生意額已不俗。其中灣仔一間店舖的負責人張太稱,在傳統燈籠中,以楊桃、金魚最暢銷,價錢由二十多元至一百多元不等,視乎燈籠的大小及用料。至於較流行的膠製燈籠,每個售二十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