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叔講股:分析報告:公司與股民的橋樑

陸叔講股:分析報告:公司與股民的橋樑

港股昨日成交再次少於40億元,除了受911事件一周年的陰影影響心理外,中東局勢緊張亦打擊了投資者入市的意欲,新一批盈富基金(2800)推出在即,多隻地產股將公布業績,亦利淡投資氣氛。不過當市勢表現愈是疲弱的時候,我永遠都覺得是給予投資者去分析和揀選好股票的時機,因為當大市表現旺盛時,投資者很難去細心分析一間公司的狀況,加上當股市表現理想時,投資股票出現虧損的機會很微,故風險因素在投資者心目中的地位,必然不會太高。
但到了股市疲弱的時候,投資者很自然會重新注重風險的問題,分析報告的市場價值自然會提高。其實證券行的研究報告已在市場存在多時,不過這些分析報告的獨立性一直受到市場某些人士所質疑,尤其是美國金融市場早前傳出多宗證券行醜聞,分析報告的準確性自然再度受到市場關注。

增加認識 減少疑惑
在市場對於上市公司的透明程度愈來愈注重的時候,分析及研究報告在市場的需求度亦自然提高,分析員到一間公司與管理階層會面亦是很自然的事,這亦是很健康的發展路向,因為上市公司能與證券界多一點會面,可以令市場透過分析員或證券行的研究報告對該公司多一點認識,減少投資者的疑惑,無疑對公司或投資者都是一個利好因素。在外國,上市公司與證券界會面的情況亦很普遍,一些藍籌公司更定期約見分析員,為的是希望投資界對他們公司的運作多一點認識,這能減少公司的不明朗因素,長遠對公司股價有利好作用。
香港的金融市場已走向國際化,上市公司亦必須增加透明度,故他們與分析員及證券界會面的機會亦增加,這其實是非常好的現象。當我十多年前在銀行工作時,要和上市公司的管理層會面是相當困難的事情,每當有一間上市公司願意和我們會面,我們都會歡喜若狂,所以當時要分析一間公司好與壞相當困難。但到了現在,難得不少上市公司都願意和我們會面,這對我們的分析工作有很大幫助,故業界應該好好珍惜,不應因利益問題而影響了分析報告的價值。投資者在面對研究報告時,亦應該以客觀的態度去面對,細心留意及分析當中好與壞的因素,因為這有助你們更了解一間公司的運作,對作出投資決定有莫大幫助。上市公司與投資者的溝通橋樑,分析員其實已築成起來,希望各位好好利用它,不要因個人的利益而破壞它,這樣香港的金融市場才可望更健康發展下去。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