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交所(388)行政總裁鄺其志說,加大交易所參與者每秒可輸入或修改買賣盤數量的節流控制(水喉)工作,系統程式提升已大致完成,月內會向證券行發出通知,讓有興趣擴闊水喉者參與測試,預計年底推出服務。
另外,據英國《星期日電訊報》報道,港交所委任摩根大通為財務顧問,研究投資海外交易所的可能性,當中包括倫敦證券交易所及歐洲其他交易所。但接近港交所人士說,該所至今只曾與一美國地區性交易所(相信是芝加哥交易所)商討。
證券界人士指出,每個港交所參與者都有一個交易席位,每秒只可輸入或修改一個買賣盤指示。2000年第三代自動對盤交易系統推出時,正值網上證券買賣盛行,加上大市暢旺,很多中型經紀行為免受水喉限制而高價購入牌照,望能同時輸入多個買賣盤。但隨着大市回落及交投疏落,牌照叫價已跌百多萬元,更長期無成交,證券行如今既可透過加大水喉增加輸入指示數量,勢必減持手上牌照,對牌價造成更大壓力,是否有人問津頗成疑問。即使證券商協會主席陳葆心出售餘下兩成湧金證券股權予江山控股(295),亦已是年前之事。
港交所董事局較早前已批准放寬這個水喉限制。據了解,在原有基礎上,每個席位每秒鐘若要增加一個買賣盤輸入或修改指示,便需要向港交所支付一次性的8萬元費用,另需向電訊盈科(008)支付線路傳輸月費。鄺氏稱,雖然理論上證券行可大量增加水喉闊度,但相信他們會衡量當中的成本效益。
港交所曾於今年5月宣布,與倫敦交易所研究合作讓兩地公司在對方的市場上市買賣,故英國報章引述的消息人士指,雙方將合作關係進一步擴展至彼此投資亦屬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