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大橋盈虧未知 商家罵戰可笑 - 盧峯

蘋論:大橋盈虧未知 商家罵戰可笑 - 盧峯

想不到小小一條港珠澳大橋、一條連詳細計劃也未具備的大橋居然令本地商界的重量級人物大動肝火,互相攻訐。繼較早前合和公司的胡應湘先生高調批評長和系為了私利反對建大橋後,昨天和黃大班霍建寧先生則罕有的作出反擊,指胡先生幾年前曾向該公司推銷有關計劃,只是長和系認為大橋計劃經濟效益有限,所以不肯參與投資而已。霍先生更補充說,該公司並不反對興建大橋,只是反對政府以免補地價或其他形式補貼計劃而已。

令公眾更疑惑
商界重量級人物這樣公開罵戰在香港是相當罕見的,但是這樣你一句、我一句的罵來罵去,不僅對公眾了解整個計劃的優劣沒有幫助,反而會令公眾更混亂、更疑惑。我們認為港珠澳大橋雖然大部份工程都不在香港境內進行,然而實際上整個項目的關鍵是把香港跟珠江三角洲西部連接起來。因此特區政府在商議及審批這個計劃時必須先作充份的論證,特別是大橋的經濟效益,包括能否有足夠的運輸量以維持財政上自給自足的問題。若果珠海、澳門以至珠江三角洲西部根本沒有足夠的客貨運流量支持大橋,又或是需要政府、納稅人大量補貼才能成事,那大橋再壯麗,也只是頭中看不中用的大白象而已。
應該看到,目前中港兩地交通無疑極頻繁,客、貨流也出現瓶頸擠塞的情況,但是本港的客貨流其實主要來自珠江三角洲東部,珠江三角洲西部如珠海等地來港的客貨流量較少;也就是說,即使興建了這條大橋,對疏導中港邊境客貨流量的擠塞情況幫助不大,大量的貨車、旅客依然要在深圳往返香港,那大橋的實際價值有多大呢?
有的意見認為,興建大橋可以加強香港與珠江三角洲西部的聯繫,並有助強化香港作為珠江三角洲地區樞紐的位置。這的確是很「誘人」的一種理論,只可惜愈誘人的理論每每錯的愈厲害,要知道香港是否繼續成為珠三角的樞紐,最重要是看區內的經濟活動的布局,要看區內的經濟活動、投資活動是否仍以香港為重心,這跟有橋、無橋的關係不大。

重心地位難移
更何況深圳、東莞等珠江三角洲地區已形成了一個跟香港相連相輔的製造業中心區,香港是否還需要在珠三角西部再建另一個製造業中心區實在是個疑問,事實上正如著名經濟學家克魯明(PaulKrugman)所言,經濟中心區一旦形成後,往往會造成一種良性循環,從而吸引更多企業、工人流進中心區,非中心區想分一杯羹也不容易。在這樣的情況下,單憑建一條橋如何能把目前集中在珠三角東部的投資、企業及工人轉移到珠三角西部地區呢?
而若果無法把企業、倉庫等轉移到珠三角西部地區,大橋的流量能否像樂觀者估計那樣足以自負盈虧呢?要是大橋無法在營運上自負盈虧,並要由政府不斷補貼,那港珠澳大橋是否有興建價值不是個很大的疑問嗎?
(圖)霍建寧昨日在記者會上強調,並不反對興建港珠澳大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