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動一時的沙田圓洲角及東涌地鐵站上蓋物業短樁案,隨着兩案的涉案人員被法庭重判入獄而塵埃落定,負責調查的廉政公署人員形容,兩案涉及的人物及證據眾多,案情複雜性可算是近年建造業貪污案之冠,而廉署人員調查兩案時,更是一項與時間和專業知識的競賽。兩宗案件暴露建造業的不良文化及流弊,廉署會協助業界提高防貪意識。
負責調查該兩宗短樁案件的廉署執行處總調查主任蔡敏玲指出,兩案是近年影響較大的建造業貪污案,因為圓洲角短樁案導致兩幢新建居屋被迫拆卸,令房署損失六億元;而東涌短樁案令承建商動用一億元去修補地基。
高級調查主任梁啟榮則稱,兩宗案最大特色是分別使用多種欺騙手法去瞞騙測試,包括樁柱沒有貫通岩石面、利用剪短量度樁柱孔的量尺(俗稱「神仙尺」)去測量不合規格的樁柱、偽造工程紀錄、使用不合規格的「石屎芯」去瞞騙測試等。
蔡敏玲表示,調查兩宗案件時最大困難是與時間競賽,尤其是圓洲角案件,她說:「我哋喺朝早十一點收到房署轉交嘅案件資料後,必須喺十個小時之內做好部署同採取拘捕行動,因為房署需要即晚公布停止工程,我哋唔可以喺公布停止工程後先至去拉人,否則會打草驚蛇!」廉署當日共動員一百人參與行動。
她又表示,廉署在兩宗案中分別接見過超過一百名涉案人士及大量的文件和證物,單是不合規格的「石屎芯」證物便裝滿十七個貨櫃箱,其中東涌案已佔十三個貨櫃箱。由於案件牽涉複雜的專業技術,所以調查人員需邊學習邊追查。
不過,蔡敏玲指出,過去兩年廉署向建造業提供防貪指引及教育宣傳,已逐步改善業界的不良文化及流弊,而廉署今年首七個月接獲建造業的貪污舉報有一百三十七宗,較去年同期下跌一成半,她有信心該行業的貪污問題不會惡化。
記者:謝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