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兩日內呈交 監管制或需檢討<br>仙股風波馬時亨道歉不下台

報告兩日內呈交 監管制或需檢討
仙股風波馬時亨道歉不下台

【本報訊】政府委任的兩名獨立人士已完成細價股風波調查報告,今日或明日正式呈交財政司司長梁錦松。據悉,政府高層評估,財經事務和庫務局局長馬時亨要為事件負上「政治責任」,預料馬時亨會公開向市民道歉。但高層一致認為,馬時亨罪不至辭職下台。

同時,政府內部有意見認為,今次事件後,現時沿用監管本港金融市場運作的三層架構機制,以及細價股除牌機制,都有需要進行檢討。根據三層架構,香港交易所監控上市公司日常發布訊息及新公司審批,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在港交所之上再進行市場監控,而財政司司長則是證監會的頂頭上司,但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則與證監合作推動本港金融市場。一旦檢討三層架構機制,政府與證監會、港交所的權力會再重新分布。
政府高度重視今次細價股風波的報告。高層認為,細價股風波是七月一日起實行問責制後的第一次考驗,其處理方法可視為日後問責制的案例。據悉,政府內部有意見認為細價股風波最少可以分五個層次追究責任,而由「無事」至「辭職下台」之間最少有六種不同程度的懲處。

張文光:處分幅度太窄
一位官員說:「希望公眾可以分清楚不同的責任,亦了解官員下台並不一定是最佳解決問題方法。政府會吸取今次經驗,為問責制如何負責立下案例。」
政府收到報告將盡快公開,並提交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討論。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張文光認為,現在問責官員面對錯誤只得兩招,一是道歉,二是落台,處分幅度太窄,不利問責制度運作,而道歉更愈來愈平常,不足以表達民眾的不滿。他建議政府針對問責官員設立各種處分制度,如嚴重警告、記過等,官員會在累積錯誤後下台,一如足球員得兩次黃牌後出場。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鑑林也同意,政策過失很多時不是非黑即白,不能簡單以下台作解決方法。他希望將公布的調查報告除揭露事件的來龍去脈、各人的角色和責任外,也指出現行的三層監管架構有沒有可調整之處,以及當日股價大幅下滑,是否有人從中「造市」等。
整件事件緣於七月二十五日,港交所發表諮詢文件,建議股價低於五角便要進入除牌程序,令到市場震動,大量細價股在七月二十六日單日急挫,最多達八成,市值蒸發五十八億元。港交所與證監會及財經事務及庫務局七月二十八日開會後,宣布暫時撤回除牌建議,梁錦松則委任了兩名獨立人士調查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