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不想自己子女IQ爆棚?事實上當家長們發現子女屬於資優兒後,總帶着既喜且憂的心情,皆因資優兒童在學習、行為、思想都有別於一般小朋友,一旦用錯方法教導,可能會將小朋友的潛質埋沒。早一點發現小朋友的資優潛質,因材施教,才是培育小朋友的正確方法。
記者:周麗懿 攝影:黃子偉 ImageKid:周卓峰
鳴謝:新領域潛能發展中心
新領域潛能發展中心教育心理學家彭智華說,要評估小朋友(5歲後至16歲前)是否資優,需使用香港韋氏兒童智力量表,當中包括語文組及操作組測驗,前者測試常識、算術、詞彙和理解問題等,而後者則測試一些手眼協調的動作,例如圖片排列、圖畫拼砌等,總評分130分或以上的話,就屬於資優兒童。
IQ高並不代表一切,情緒智商(EQ)對小朋友發展也很重要:「資優評估一定着重喺IQ上,全面啲,喺EQ方面會問小朋友成長期間的問題,例如出世嗰陣係咪唔足磅、有冇困過𨋢等,睇吓佢哋有冇童年陰影,因為有啲小朋友智力上係資優,但由於成長過程或性格問題阻礙,未能配合,潛質不能好好發揮。」
1 平日經常跳跳紮坐唔定,有用不完的精力。
2 生活資料記憶特別好,只要講過一次就記得,例如講解錄影機的操作,便知道怎樣使用。
3 說話的應對很快,表達能力夠高,喜歡駁嘴,所用的詞彙比同齡的小朋友艱深。
4 由於對課本知識很容易便明白,讀書態度可能會不大積極,有時會對重複學習的知識提不起興趣。
5 有自己的想法,不願守常規,會挑戰權威和規則,經常問「點解我要咁做?」之類問題。
6 腦筋轉得快,有時會表現得好心急,在社交上可能會不小心說話傷害別人,喜歡跟年紀稍大的人一齊玩。
1 請專家評估是否適合跳班或者轉讀優才學校,由他們寫轉介信給學校。
2 平日相處可以給予他們多一點挑戰,參加不同的活動,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
3 家長及資優兒童可以報讀相關的課程,如中文大學教育學院為資優學生舉辦的「資優計劃」,而理工大學也有為家長和教師開辦「啟迪資優」課程。
本應升讀小三的Cyrus,考試成績包尾,要留班重讀一年,父親陳先生指兒子成績差並非不懂課本,「其實佢小一時已做過『讀寫困難』測試,發覺佢對自己要求好高,人又心急,成日寫完又刷,覺得寫得唔夠靚,久而久之就唔肯寫,同佢溫功課,就察覺佢唔係唔識。」
Cyrus的智力評估得分是130分,聽講和語文能力得分比較高,手眼協調能力卻較差,形成Cyrus書寫上的問題,但陳先生仍讓Cyrus重讀一年:「我同佢(Cyrus)傾過呢個問題,佢自己都接受留班,遲啲先考慮幫唔幫佢轉校。」
身為幼兒院教師的何太,連面對兒子Samuel的百厭行為也招架不了,最初以為他是過度活躍,後來才知他是資優兒,「Samuel嘅表達能力幾強,九個月大已經識講爸爸媽媽,歲半已讀到完整句子。」Samuel的評估得分有145分,而語文和操作能力表現都相當平均。
何太替仔仔報讀理大「啟迪資優」課程,希望教導有方,「以前坐定定就叫做乖,𠵱家要改變呢個價值觀,學校老師好有愛心,佢讀得幾開心。我唔會要求佢讀書好叻,因為知識一世都學唔晒,品格培養更重要。」
中文大學「資優計劃」
浸會大學「資優教育課程」
理工大學「啟迪資優」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