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無能招來社會怨氣

領導無能招來社會怨氣

無可否認,香港充滿怨氣,不少人擔心市民的怨氣一旦爆發,恐怕一發不可收拾。從筆者的生活體驗中,絕大多數香港人仍然努力不懈,積極地面對生活的困難。造成今日經濟和社會的困局,只是少數極度自私貪婪的人所為。

過去幾年,靠炒賣致富的日子已一去不返,香港人已曉得腳踏實地,願意改變工作態度。不論在公營或私營機構工作的前線員工,服務態度顯然改進不少,工作效率亦遠較過往為高。

前線員工的努力
過往市民到水務署、房屋署、入境處和運輸署等政府部門申請服務時,往往需要等候一段很長的時間。申請人要從詢問處跑到不同的櫃位,最後再到收銀處付款,才能夠完成交易。
但過去幾年我們見到的是人龍不再,以往需要花一個上午才能完成的申請手續,現在可以不到十五分鐘便辦妥。同一位職員負責收表、審閱資料、發出文件和收費。職員的工作壓力較從前為大,態度反而更親切友善,換來是市民的方便和讚賞。
不少政府部門已完成服務電子化,容許市民郵遞申請。可惜大部份市民,包括筆者在內,情願親身跑上政府部門即時申請,以求得個安心。這也令政府部門較難分配人手和工作。
筆者不時批評大財團的經營手法,但這往往是少數高層人士和「擦鞋仔」所為。在市場愈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前線的工作人員其實都很拚命地為公司爭取業績。
過往主動和筆者接觸的公用事業機構代表,都表現得很有專業精神,努力解釋公司情況和提高公司形象。
只可惜,在經濟極度惡劣的環境下,領導層為了自己的董事酬金,還堅持每年盈利要有一定的增長。結果下屬為了要完成任務,被迫不斷削減人手,或者試圖粉飾業績,將問題留給接任人。
根據筆者過去十多年的教學經驗,前線教職員,不論在個人學歷、教學、科研和行政管理方面,都有很大進步。只可惜某些人為了個人私利,刻意製造人事糾紛,或者提出一些不切實際的研究出版指標,令同事疲於奔命,反而忽略了學生真正的需要。

故意誤導決策者
造成香港今日的困局,絕非市民質素低,工作散漫。個別懶散低技術的小職員,又如何影響大局呢?造成困局的主因,豈非是少數人,向機構決策者提供一些不盡不實的資料和數據,試圖掩耳盜鈴和自欺欺人,故意誤導決策者去制訂一些對自己有利,對機構和公眾極具破壞的政策。
今日香港最需要的領袖,就是那些知人善用,察納雅言,懂得判斷和分辨資料數據的真偽,不會偏私和犧牲社會長遠利益的領袖。
香港理工大學商業學系副教授 林本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