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領域:<br>食療祛寒濕 防中蟹毒

健康領域:
食療祛寒濕 防中蟹毒

食蟹會中毒!不是危言聳聽,因蟹本身有寒濕毒素,我們吃後隨時中招,頻頻生病。夏末秋初正是橫行蟹當造之時,剛剛吃完膏黃肉鮮的黃油蟹,又快到大閘蟹登場,嗜食者必大吃一番!這樣不斷將蟹的毒素積聚體內,如不將之除去,只會令體質變差。要排解蟹毒,經中醫師提點,原來食療方法很簡單,而且煲煮方便,不消一會,就能飲用。

記者:梁佩芬 攝影:黃子偉 鳴謝:中醫師何顯亮

後遺症 敏感生毒瘡
行醫數十年的何顯亮中醫師說,中醫學說認為所有種類的蟹都是寒濕而帶毒食物,進食後,如體質欠佳者,會引起一連串的「食蟹後遺症」,如腸胃脹、肚瀉、疲倦、吊滯、消化機能下降、皮膚敏感、生暗瘡甚至大毒瘡等。有些人食完約兩天後,就會有皮膚敏感,但並不是人人的病發期都一樣,有些人可能食後兩三星期才有病徵。所以,食蟹不能多,勿以為蟹當造美味就日日食,要適可而止!

十二類人不宜食蟹
1.痛風症
2.心血管毛病,如心臟病、血壓高
3.曾中風的人
4.老人家
5.膽固醇過高者
6.糖尿病
7.皮膚病
8.癌病患者
9.易有暗瘡的人
10.容易肚痛的人
11.患有傷風、發熱、胃痛以及腹瀉的病人
12.慢性胃炎、十二指腸潰瘍、膽囊炎、膽結石症、肝炎活動期的人

蘸陳醋 降血脂
話雖如此,食蟹也有其好處,毋須對牠敬而遠之。何醫師稱若蒸時在蟹旁加上一些紫蘇葉,有解蟹毒之效。而各種類蟹中,以毛蟹(如大閘蟹)屬最寒濕毒。

利:提升性能力
蟹是高膽固醇及高蛋白質的食物,尤其蟹膏更含有大量荷爾蒙,長期吃下,會有助提升性能力,男女皆可增加性慾。

弊:膽固醇過高
100g蟹肉含有170mg膽固醇,比起墨魚低;但吃蟹膏,則每100g含470mg膽固醇;而蟹子高達1000mg,高於魚子醬一倍有多。如吃得過份,會令血脂升高,容易患上心血管毛病。食蟹時不妨加點陳醋,或食後喝些蘋果醋,能有效降血脂。

柿與蟹相沖
食蟹時萬萬不可與柿一起吃,因為柿有「鞣酸」成份,會使蟹肉蛋白質凝固,長時間留在腸道內會發酵腐敗,引起嘔吐、肚痛、腹瀉等反應。



三大毒症 解救法
多吃蟹會積聚不少毒素在體內,如不將毒氣驅散,會破壞體質,日後容易生病。

一.皮膚敏感
吃蟹後會出現痕癢、出紅點紅斑、出暗瘡的現象,是皮膚敏感的一種。

材料:荊芥(芥穗)一錢、防風一錢、金銀花三錢

煮法:用二十碗水煮四十五分鐘,可供兩人享用。

二.腸胃脹
蟹是寒濕的食物,本身是濕熱的人士,會腸胃不適,如飽滯、胃口不好、胃氣脹及疲倦。

1.酸梅湯
山渣及烏梅各三錢,再加小量蔗糖,用二十碗水煮四十五分鐘,即可飲用。

2.熱薑茶
吃完蟹後感到腸胃不適,喝杯薑茶可暖胃汁。

3.紫蘇葉
平時煲湯的時候,可加一錢紫蘇葉,可化解腸胃問題。

4.蓮藕汁
生蓮藕汁消瘀血,解熱開胃。將生蓮藕攪爛即可飲用。

三.肚瀉
脾胃虛寒,身體濕熱的人,可能食小量蟹就會肚痛及肚瀉,造成身體營養不良、消瘦。

1.紫蘇葉茶
一錢紫蘇葉加薑煲水飲,可解寒濕。

2.薑茶

3.生藕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