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伊若開戰 經濟看油價

美伊若開戰 經濟看油價

【本報綜合報道】美國與伊拉克一旦開戰,勢將推高油價和打擊消費開支,從而嚴重損害經濟。但有分析員認為,經濟承受的打擊或只屬短暫性,尤其是產油國若能迅速回應原油短缺的情況,油價應不會持續高企。
伊拉克在1990年入侵科威特,觸發美國在91年攻打伊拉克,油價因此被推高,並成為美國在1990至91年陷入經濟衰退的導火線之一。
伊拉克是美國第5大石油進口來源地。美伊若開戰,高油價在短期內勢推高美國企業的運輸成本等開支,其中航空業會雪上加霜。一些分析員預測,若全球最大產油國沙地阿拉伯的石油出口也受影響,油價有機會攀上每桶50美元。
倫敦布蘭特原油10月份期貨價格上周五一度急升1.16美元(4.18%),高見每桶28.92美元;紐約10月份原油期貨價格最多升1.21美元(4.18%),升至30.19美元。布蘭特油價當日收報28.37美元,升61美仙(2.2%);紐約油價收報29.61美元,升63美仙(2.17%)。

產油國應變力勝前
不過,有分析員認為,目前的情況與1990至91年大不相同,因現時拉丁美洲、加拿大及俄羅斯等產油國已增加石油供應,故可紓緩石油短缺的壓力。在伊拉克於1990年8月入侵科威特時,石油輪出國組織(OPEC)需時數月才補充失去的石油供應,但全球產油國現時可以在數周內作出應變。委內瑞拉能源部長拉米雷斯昨天說,倘伊拉克油產因戰事而受阻,油組會作出回應。
此外,美國若攻打伊拉克便須增加政府開支,這將有利美國經濟。專家估計,美國攻伊須一次過撥款300億至500億美元(約2340億至3900億港元);而美國在戰後若佔領伊拉克,每年要支付50億至200億美元(約390億至1560億港元)。政府開支增加,將推高國內生產總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