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明
據說,新中國「最近興起了徽學」。安徽大學甚至成立徽學研究中心,中心主席就是大學校長。海外民運雜誌《民主中國》說,假如國家主席江澤民、副主席胡錦濤不是祖籍安徽,根本不可能有所謂徽學。他們錯了。徽學早在秦檜時代就風靡天下。
《宋史.姦臣傳》載:秦檜當國期間,士大夫紛紛趨附。靜江府有個驛站叫秦城,知府呂愿中就「率賓僚共賦《秦城王氣詩》,以媚檜」,隨即奉召入京,加官進祿。現在地轉天回,秦城變成安徽;懂得徽學,隨時可以平步青雲。
新香港「首長級公務員進修園地」網頁現在已經開始傳授徽學。公務員事務局長王永平在網頁上率先宣布崇拜鄧小平:「鄧小平先生一生為國為民,歷盡考驗……雖然終身信奉共產主義,但卻提出石破天驚的主張:『讓一部份人富起來。』奠定中國富強的基礎。」不是懂得徽學,王永平不可能奉召入董建華政府內閣,官拜「問責」級,馬上領得一千五十多萬元酬金,月薪同時增加一倍左右。他以身作則,富起來了。
追本溯源,安徽大學徽學研究中心創辦人不是現任的大學校長,而是明末最高學府國子監的副校長朱之俊。《明史.閹黨傳》載:熹宗皇帝年間,全國各地都為太監魏忠賢建立生祠,朱之俊也要「建祠國學西」,理由是魏忠賢一生為國為民德比孔聖:「孔子誅少正卯,忠賢誅東林……」,而魏忠賢之誅東林書院派士人,當然也可比作鄧小平之誅八九民運。
徽學的興廢,反映了統治者的好惡。明熹宗死後,崇禎帝繼位,接到請為魏忠賢建生祠的奏疏,「且閱且笑」,從此就沒有人敢再提建祠了。不久,「忠賢誅,諸祠悉廢」,只是明朝這時已回天乏術,不久就步秦檜的南宋後塵,亡於異族手上。
所以唐朝初年,太宗皇帝對徽學防微杜漸。有一趟,代州都督劉蘭因謀反問斬,將軍丘行恭要表忠,挖了劉蘭的心肝來吃。太宗嚴詞斥責他說:「若食逆者心肝而為忠孝,則蘭之心肝當為太子諸王所食,豈到汝乎?」盛唐基業就是這樣奠定的(《大唐新語》卷九)。
新中國統治者喜不喜歡徽學,從當年北京的「毛主席萬歲」到今天香港的「鄧小平先生一生為國為民」即可見一斑。中國的國運興衰,於此也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