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按揭證券公司自7月底推出140%負資產轉按計劃至今,只接獲逾100宗申請,反應未算理想,現時正研究將計劃擴至二按。有銀行界人士同意,二按計劃的息率普遍較一般按揭息率為高,因此相信反應會較為理想。不過,由於按揭公司已購入不少二按貸款,估計很難用現行的負資產按揭計劃推行。
滙豐銀行總經理柯清輝昨日出席旅遊發展局的活動後表示,滙豐所接獲的負資產轉按查詢並不多,可能是較為慢熱,至今僅接獲約50宗申請。對於按揭公司研究二按負資產轉按計劃,柯清輝認為,市場是否接受,很大程度視乎保險費用。他又相信,保費可能會較高,因為「羊毛出自羊身上」。對於最終會否推出,柯清輝表示,該行對任何客戶有需要的業務均感興趣,但最終要再保險公司及按揭公司決定。
根據金管局第1季的調查數字顯示,目前約有6.37萬宗政府資助二按計劃的住宅按揭貸款,以及2.19萬宗由私營機構提供二按的住宅按揭貸款。由於銀行沒有客戶在二按下的未償還貸款的資料,無法知悉若其中有多少宗屬負資產貸款。按揭公司近年積極購入數以億元計的地產發展商及港府資助(房委會及房協)二按,成為按揭公司購買按揭資產的主要來源。
滙豐個人理財業務總部按揭業務主管羅康平表示,滙豐早前曾接獲客戶查詢有關二按負資產轉按的問題,而滙豐已向按揭公司提出有關意見,但目前為止,並沒有與按揭公司討論二按負資產按揭問題。
按揭證券公司副總裁(市場推廣及研究)梁詩韻表示,按揭公司曾在熱線電話中,接獲市民查詢有關二按負資產轉按問題,而按揭公司已就有關查詢向再保公司進行商討,現時仍處於研究的階段,並沒有推出的具體時間表。她表示,140%負資產按揭轉按計劃約接獲逾100宗申請。
銀行界人士指出,由於大部份二按貸款息率在最優惠利率以上,估計對二按貸款人士有一定吸引力,不過由於二按的風險較銀行一般按揭保險為高,因此理論上保險費用也會相對較高。另外,房協及房委會的二按涉及政府補貼,在現行負資產轉按的法律文件上要作出一定修改,按揭公司可能不能用信貸掛鈎票據(CLN)作為分散風險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