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周末絮語 - 李怡

李怡專欄:周末絮語 - 李怡

港大民調中心主任鍾庭耀批評政府民意調查標書保守,
是「用自己設計的調查,為自己造勢。」
這等於要香港電台做政府的喉舌,只可以為政府宣傳造勢一樣,其實只是政府中幾個高層自己過癮,不但不反映民意,對政府無絲毫監督效能,而且會讓政府高層自我陶醉,不思改進。


在參加近千名首長級公務員研討會後,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形容研討會令他們明白政府需要領導民意,也不要介懷一時的民意升跌。
民意如何領導?莫非就是要用「自己設計的調查來製造民意?」「不介懷民意升跌」是因為公正的民調長期以來特首和政府的民望都在下跌吧。若是升,也不要介懷嗎?還是介懷惟恐不及?

政府成立由三司十一局主要官員參與的政策委員會,各政策局的建議須經委員會協調,然後提交行政會議。
行政會議的組成,也只不過多一個特首和五名非官方議員。會議前來個政策委員會,架構上叠床架屋,開會時每人講不到幾句話。這樣重叠又多人參加的議事方式,虧這個無能政府想得出來。

港澳珠大橋,建與不建,兩大財團公開爭論,其他財閥意見紛紜;另有財團建議興建屯門直通機場隧道,而十號幹線未有放棄,研究時限只剩十個月。
估計特區政府不是重複建設,浪費資源,就是議而不決,決而不行,延宕時日。港英時邀國際顧問公司作調查,提出可行性計劃的時代,一去不復返矣。


港府高層內部會議傳出,有高層認為,如香港再不興建港澳珠大橋,香港日後在全廣東省公路網上將儼如一條「橫丫腸」,情況孤立,不利發展。
「橫丫腸」即盲腸,在人體內平時無用,一旦要發生作用時就有麻煩。香港回歸五年多,有一條盲腸經常作怪。誰是香港的盲腸,呼之欲出啦。

慈善團體派平安米,愈來愈多人輪候,日前在慈雲山、油麻地派米,逾萬人在悶熱天氣下冒雨淋日曬排隊。每次派米都有人不適送院。
這種場面,過去不是只在非洲飢民中才可看到的嗎?香港這四小龍之一,又是董伯老是念念不忘的這個中心、那個中心,怎麼會淪落到如此田地?

亞視總裁陳永棋說,作為電視台,可以訪問任何人,但影響國家統一的事就不應該做。
預設立場的新聞,還哪裏有客觀報道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