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市中的大贏家<br>企業管治:美企高層財源廣進

跌市中的大贏家
企業管治:美企高層財源廣進

過去數個月,一連串會計帳目醜聞令美國企業界的聲譽蒙污,安然(Enron)的萊伊(KennethLay)、環球通訊(GlobalCrossing)的溫尼克(GaryWirnick)和帝科(Tyco)的科茨諾夫斯基(DennisKozlowski)等上市公司高層人員皆成為了過街老鼠。但不說不知,這些人物除了擅長玩弄帳目外,他們暗地裏也趁公司財政困境尚未曝光之際,大舉行使獲贈的認股權,換股後沽出並由此進帳數以億計美元。不知就裏的普羅股民,其後卻因公司股價大跌而弄至焦頭爛額。

趁高售股以自肥的企業高層,其實不止萊伊、溫尼克和科茨諾夫斯基之流,他們只因捲入今年以來的公司會計醜聞才成為眾矢之的,其他在鎂光燈外的企業高層亦不見得不貪婪。

股價瀉前套現
美股在過去兩年來疲莫能興,身家蒸發七成、甚至全軍盡墨的投資者比比皆是,不少公司陷入嚴重困境。但與此同時,大量企業高層早已藉着出脫手上的公司股票而賺取暴利!
這些企業高層持有的主要是公司的認股權(options),因此他們可說全無風險。在美股泡沫達致高峯時,他們固然可行使認股權換股發其大財;到泡沫爆破後,他們又能聞風先遁,而普通股民則換來一殼眼淚。
根據財經雜誌《財富》(Fortune)、芝加哥大學證券定價研究中心與ThomsonFinancial合作的一項調查顯示,自1999年迄今,在1035家市值不少於4億美元的美國公司中,其管理層人員及董事會成員所出售自己公司股票的金額合共約660億美元(約5148億港元),數字不可謂不驚人。值得注意的是,美股股價其間已從泡沫經濟年代的高峯位大幅回落至少75%。
調查又顯示,在前25家高層售股最多的被訪公司中,466名管理層人員和董事合共獲利230億美元,當中包括思科系統(Cisco)和AOL時代華納(AOLTimeWarner)等大公司的高層人員。
有些在榜上「名列前茅」的公司,它們的情況或會令人感到吃驚。例如軟件開發商Ariba的股價已由150美元高峯下滑至目前僅餘3美元左右,但其高層及董事其間售股套現的金額竟達12.4億美元;雅虎(Yahoo!)的股價也由250美元滑落至11美元左右,惟該公司高層亦透過售股套現9.01億美元。

利益大於貢獻
在整個調查中,以電訊公司QwestCommunications的高層出售最多自己公司的股票,合共22.6億美元。單是該公司前主席安舒爾茨(PhilAnschutz)在1999年5月向南方貝爾(BellSouth)出售的Qwest股票,金額便達16億美元,每股作價47.25美元,比Qwest當時的股價高出接近8美元。
這些藉售股發財的企業高層總會為自己的行為編造不少冠冕堂皇的理由,但現在聽起來卻未免流於荒謬。例如,這些高層認為自己對公司有功勞,所以應該得到回報──事實上,他們的業績表現遠遠及不上其自吹自擂的功夫。除此之外,這些高層認為自己得到大量股權的激勵,有助促進股東利益──事實上,他們售股的得益與公司本身和其他股東無關。不論公司情況有多糟,擁有大量認股權的管理層照樣穩賺!
很多人質疑為何這些公司高層能「洞燭先機」,把股權趁高脫手?他們對此也有自己的辯護理由。首先,企業高層會認為他們也是股東之一,其他股東既能隨時售股,他們沒理由不可以;其次,他們認為自己並非趁「高」售股,尤其是在當時股市一片牛氣,他們對美股股價是否偏高也沒把握。但提到沽貨的原因,他們卻語焉不詳,讓人有塞責推搪的感覺。

接火棒者慘情
無疑,僅是趁高售股,沒有涉及造假帳之類勾當的企業高層,他們的確沒有做甚麼很壞的事。問題在於,這種售股以圖一己之利的做法,根本不是着眼於一般股東的利益,而在高位接他們火棒的人,也因此蒙受巨額損失。
作為一家上市公司的掌舵人,他們在薪資以外得到一些激勵報酬,實在無可厚非,但說甚麼「其他股東可以,我也可以」,並以此作為發財藉口,未免有違作為企業主管的個人操守。要知道,被成功套現的660億美元股票絕非小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