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瘡又名痤瘡,屬毛囊皮脂腺疾病,古代中醫稱之為「肺風粉刺」。其病因主要是肺氣不宣、腎氣虛損、心火過盛、飲食不節、嗜食酸辣、煎炸燒烤、腸胃積熱,或工作壓力、精神緊張、睡眠不足、虛火上升、蒸灼皮膚則暗瘡暴發。現代醫學認為暗瘡主要與性腺荷爾蒙功能失調、雄性激素水平偏高、皮脂腺分泌過多、局部細菌病毒感染有關,此外遺傳因素、血液黏度增高,血循環改變也有一定關係。
中醫治療本病必須因人而異,分型醫治,根據患者不同的體質、唔同症狀,以及暗瘡出現部位,分為五大類型:1.熱毒上攻;2.心火過盛;3.血瘀痰結;4.陰陽不調;5.肝腎陰虛。港澳地區患者多屬熱毒上攻型,故治療可用「消解暗瘡湯」。
配方:銀花三錢、野菊花三錢、公英三錢、西紅花五分(焗)、青天葵五錢、連喬二錢、黃連二錢,清水三碗煎至一碗。
效用:本方能清熱解毒,消散暗瘡,潔淨皮膚,消脂美容,若大便秘結,加大黃三錢;如果兼有血瘀加土鱉二錢,但屬肝腎陰虛類型,或身體虛寒者嚴禁服食。為加速痊愈,可結合用中藥面膜。
外敷:硫黃一錢、黃芩五錢、元明粉三錢、石膏一両,以上各藥研末、調成粉狀敷面。
備註:以上方藥僅供參考,患者必須按自己體質作適當加減調配,不宜濫用。
文:余康明中醫師(查詢:25777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