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不涉統獨 - 李怡

李怡專欄:不涉統獨 - 李怡

台灣報章報道,中國的中央對外聯絡部和外交部,上星期五邀集中國的主要媒體負責人和對美專家學者,就新形勢下的中美關係交換意見。
說是交換意見,實際上是就江澤民十月的訪問美國,向主要媒體「吹風」並提出要求。
中聯部及外交部的有關負責人,針對部份專家學者批評中國在處理陳水扁「一邊一國論」的問題上過於軟弱的說法,表示:中國在亞洲的基本政策是維護周邊的和平與穩定。
目前美國的亞洲政策對中國是有利的,除了台灣問題之外,實質上對中國沒有威脅。美國在中亞駐軍主要是反恐,不能認為主要目的是包圍中國。美國表示不支持台獨,將「東土」列入反恐名單,又允許中國審訊在阿富汗抓獲的基地組織的新疆人,正是美對中國的善意。中美間經貿依存愈來愈深,這是實實在在的利益。江澤民訪美,被邀到布殊總統老家,過去只有貝理雅、普京和沙地阿拉伯王儲阿布都拉有過這種待遇。這次兩國峯會的主要話題是台灣問題。
中國高層涉外官員要求各媒體負責人,在江澤民訪美期間,「要突出報道積極面,在敏感問題上注意用詞,涉及到具體人的時候要注意到」。
所謂「積極面」,就是報道要「正面」,所謂「敏感問題」及「具體人」,主要指台灣問題以及常常講錯話的布殊。意思是即使布殊再口誤說了「台灣共和國」之類,也避免作強烈反應。

實際上,在中美兩國主要討論的「台灣問題」上,美國外交官一向是用詞十分嚴謹的,只除了布殊有時會憑他的主觀意識形態而有不當用詞之外。中美就台灣問題的爭論看來也是各說各話,既不會擦出大火花,也不會有任何新進展。
前天筆者在拙文提到的阿米蒂奇在北京的記者會,其實還衍生了一場小風波,而這風波實際上卻使美國的兩岸政策更顯清晰了。
在阿米蒂奇強調「不支持台獨」之後,一位美聯社記者問他為甚麼美國政府對台灣海峽的最終解決要「採取立場」,「如果海峽兩岸的人民決定台灣可以獨立……那麼華府還會繼續不支持台灣獨立嗎?」阿米蒂奇回答說,「遣辭用字是重要的。我們說不支持(台灣獨立),與我們說反對它(台灣獨立)是不一樣的。如果海峽兩岸人民達成一個可接受的解決方案,那麼美國顯然不用多說甚麼。」
這段話的意思很清楚,就是美國不支持台獨,但如果兩岸達成台獨或其他的解決方案,美國也不會反對。然而,美聯社發出新聞稿時,在導言中竟說美國「既不支持也不反對台獨」,這樣演繹就不僅是過度解釋,而且根本是曲解了。美國政府為此立即作出澄清。
美國的政策,是對「統」或「獨」都不採取立場。基於兩岸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而台灣是中國一部份,美國「不支持台獨」。但美國也不支持「統一」,它只說:「和平解決」,從不說「和平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