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師認為,「立秋」過後雨水稀少,氣候乾燥,一系列秋涼乾燥症狀立見,如乾咳、口臭、聲沙、大小二便不暢順、皮膚皺裂及頭髮枯槁不榮等,加上稍不留意,又熱又凍環境,病魔突襲,令秋高氣爽好時節,成為細菌溫床。其實,我們於秋涼季節忌吃辛辣,宜多吃水果及多水甜潤的食物,應經常飲用防燥治乾的湯水;而且,經過漫長的夏天,入秋後便是調理身體、進補的好時機,杜絕一切由乾、燥、虛引發的疾病,令秋天也過得份外心曠神怡。
記者:梁佩芬 攝影:黃子偉
鳴謝:中醫師高岐臻
中醫師高岐臻稱肺胃是影響人體津液運化的臟腑,而秋天天氣就是燥,又有「秋燥」之稱,容易影響肺胃兩器官功能,因而令人產生津液虧及燥熱的症候,中醫稱為「燥邪」。燥邪入侵人體後,使人致病,尤其一些發生於秋季的外感熱病等。入秋後,宜多吃點雞肉、牛肉、豬肝、魚肉、大棗及蓮子等滋陰潤肺防燥食物,再加上多吃蘿蔔、番茄、豆腐、銀耳;梨、柿子、香蕉、百合、合桃、糯米、牛奶、甘蔗、蜂蜜等,都能防止慢性失水及便秘。
乾燥分類
1.肺燥-咳嗽音高而亮帶哼哼聲、聲沙、口乾、喉嚨痛、無啖或啖黃又難咳出。
2.胃燥-口臭、口乾及無大便。
最常患者
1.年輕人-少睡眠,工作忙而勞神疲倦,又煙又酒,常吃煎炸食物,容易引起燥熱氣虛。
2.小孩-燥熱,易有「百日咳」,多喝湯水可消燥。
3.啫辣者-常吃刺激食物,引起胃燥。
以上各湯水皆宜一家大小飲用,經常飲用湯水直至入冬便可,惟以下情況例外:
1.天氣濕潤
若天氣濕度達80%或以上,雨天水份充足,便毋須服用。
2.濕者不宜使用
即成日有爛狀大便、痰似水又白、間中作嘔作悶,喉嚨痕兼胃脹者,均不適合服用以上湯水,而他們也甚少患上乾燥病。
3.糖尿病人
凡防乾燥症的湯水皆為甜,患有糖尿病者不宜服用。如怕湯水太甜,可減少使用羅漢果、雪梨、無花果及蜜棗。
4.大病要醫
以上湯水雖然有食療作用,但都以預防生病及調理身體為主,並不能用作醫療之用,如生病均須求診治病,請中醫開方服藥。
秋天進補滋潤身體,未必要吃人參、鹿茸等貴價材料才算補,應順氣候特點選擇食物,日常很多價錢大眾化的食品都有此功效,每星期或隔兩三天飲用一次,不溫不火,全家適用。
一般乾燥型
症狀:咳嗽、口乾、多乾痰、大便乾,這些都是常見秋燥毛病,平日可多喝白開水,滋潤內臟。
食療:無花果蘋果鴨肫湯
材料:無花果 三至四個、川貝母 四錢、玉竹 五錢、馬蹄 十個、南杏 四錢、北杏 二錢、蘋果 五個去皮去心、乾濕鴨肫 各一個、瘦肉 半斤、陳皮 半個
煮法:二十碗水煲兩小時或以上便可。
肺胃燥熱型
症狀:口臭、口乾、咳時轟轟聲、無痰、聲沙、無大便,平時少吃生果及喝開水,造成肺胃非常燥熱。
食療:雪耳豬腱雪梨湯
材料:雪耳 六錢、花旗參 五錢、南杏 四錢、北杏 二錢、雪梨 五個去皮去心、陳皮 半塊、豬腱 六至八両
煮法:二十碗水煲兩小時或以上便可。
氣虛型
症狀:口乾、聲沙,熱氣、口唇乾、痰多帶黃及夜睡不寧,多是由工作過勞、捱更抵夜而起。
食療:花旗參生魚湯
材料:花旗參 五錢、百合 六錢、川貝母 五錢、淮山 八錢、生魚 一斤、蜜棗 三至四個、陳皮 半個
煮法:二十碗水煲兩小時或以上便可。
特級燥火型
症狀:喉嚨痛、淋巴線腫痛、𤷪𤺧、大便不多、口臭、小便帶黃,小孩常見燥咳遷延日久,都是由於傷了肺胃陰津而引起。
食療:羅漢果西洋菜海馬湯
材料:羅漢果 1/4至半個、蜜棗 二至三粒、南杏 四錢、北杏 二錢、西洋菜 二斤、瘦肉 八至十両、陳皮 半塊、海馬 四至五錢
如久咳未愈,可加糖冬瓜五錢。
煮法:二十碗水煲兩小時或以上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