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最近一年有意開創補習社的人士激增一倍,參加教育署學校註冊講座的人數達一千七百多人,而申請註冊的補習社等學校數目也大幅上升七成。不少參加講座的人士,原非從事教育工作,但因經濟不景、失業率高企,希望透過開補習社謀求出路,惟註冊程序令人卻步,與政府鼓勵市民創業的態度背道而馳。 記者:譚秀嫺、黎國強、翁煜雄
由於申請教師註冊人數大幅上升五成半達一萬三千多人,只得兩名教育主任專責處理,以致積壓嚴重,教署現正減省正規學校的教師申請程序,以及改善電腦系統,希望可以加快處理。
教育署每兩周舉辦一次學校註冊講座,過去半年來,平均每次有八十人參加,暑假期間更幾乎場場爆滿,每場可容納約一百人。參加講座人士中,有剛畢業的預科生和大專生,有失業人士,也有憂慮失業的在職人士,他們都是希望「買個保險」。
現為合約公務員的林先生說:「我嘅公務員合約得兩年,都唔知做得幾耐,所以咪同朋友諗吓有咩後路囉,初步傾過覺得開補習社客路穩定,只要區內有學校學生就得。」
本身任職空運業主管的王先生表示,想趁現時舖租較便宜來「增值」,「𠵱家嘅經濟環境,人人都要諗吓點增值,所以我都同朋友諗緊開補習社,話晒係父母都想子女成績好,呢行唔憂無客路!」
不過,新開的補習社也要面對一定風險。部份家長稱,多數不會選新開的補習社,因為選校首重口碑,恐怕新校師資欠佳和濫竽充數。同時,補習社附近的環境很重要,例如不會選鄰近遊戲機舖的補習社。
補習社數目增加,消費者選擇更多,消費者委員會投訴及諮詢部首席主任陳永佳提醒家長,選擇補習社前應「做功課」,看看教署網頁,查核補習社的註冊、課室容額、課程登記、學費等。由於教署規定補習社必須逐月收費,所以即使「執笠」,消費者也只損失當月學費。
教育署高級教育主任(註冊)胡黃潔慧相信,教署打擊無牌補習社和增加宣傳,是令申請數字上升的原因之一;只要學校所有文件齊備,教署承諾十天內批出臨時牌照,目前加班處理仍勉強可達到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