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假後復市,在9月第1個交易日,杜瓊斯指數即急跌三百餘點,標普500(S&P500)更下挫4.15%,再創去年911以來最大單日跌幅,估不到911尚未到,股市已「腳軟」。幸好美國投資者已早有準備,預計此次他們不致重創。
美國企業剛公布的第2季盈利,雖然僅微升1.1%,但分析員(當然是美國分析員)卻頗為樂觀,普遍預期美國公司盈利在第3季將會勁升11.4%,第4季更可能進一步急增23%。有趣的是,投資者卻用行動來表示他們的不信任,大舉將資金撤離股市。至於誰對誰錯,不需等太久,過一兩個月便有結果。
上周美國公布的資料顯示,投資者在7月由股票基金抽走的資金高達526億美元,是美股歷來最大資金流走的一個月,較去年911事件時的300億美元為高!正因投資者早已將資金調走,相信不會因日前大跌而造成重大損失。另一方面,由於資金早已撤走,即表示早前杜指由7月低位7532升至8月9077這一升浪,入市的長線投資者不多,很大機會該反彈是由沽盤平倉所帶動。同樣道理,由於低位買貨的投資者不多,故不要期望在近期回落時有較強承接。
近期港股可謂正處一「陰乾」局面,每日大市的平均成交由早前的60餘億,進一步減少至近日的四五十億,交投疏落的情況頗為嚴重。通常當乾跌的市況完結時,會出現兩個模式,就是一次大成交的急挫,或是一次大成交的急升,基本上不論升或跌皆須出現大成交,如接近200億之數,才可確認乾跌完結,若成交僅得約100億,則只可引發一短暫反彈。
以近期出現的兩次大成交為例,在6月底當恒指跌至10291點低位當日,港股成交約為102億,隨後兩周大市便反彈至11000點水平;另一次便是7月底當大市跌破萬點,當日港股成交量為106億,隨後大市亦反彈至10500水平,相信該次若非細價股股災,升幅不會這麼細。
筆者記憶中,上一次港股出現類似的漫長乾跌市況,應該是在98年7至8月間,當時港股的成交也極之淡靜,每日的平均成交只得四五十億,直至政府入市才扭轉了乾跌的困局。
現時這次則要看甚麼是藥引,來觸發一次大型的恐慌性拋售!昨日港股成交亦僅得50餘億,恒指雖然止跌回升,並造出單日轉向,在9600水平略有支持,但以此低交投量基本上作用不大,所以大家不要過早高興,在尚未出現大成交前,後市仍以下試去年911低位為主。
電郵:
譚紹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