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政府統計資料顯示,本地的交通及職業傷亡意外數字,每年都錄得逾7萬宗,即平均每日發生逾200宗,數目非常驚人。當然,沒有人會預期自己遇上意外,但本着不怕一萬,只怕萬一的心態,不少人都開始關注到意外保障計劃的詳情,希望為自己及家人,多添一份保障。
市場上的意外保障計劃繁多,各產品的保費及優惠亦相差不大,新產品要爭取市場,多會在保障及賠償額上出噱頭,紐約人壽新近推出的意外保障計劃「沿途有保」,就以最高三倍基本身故賠償作招徠。
該產品於8月初面世,標榜最高三倍基本身故賠償額,高於同類產品一般最高兩倍的做法。若單以賠款倍數而言,可說是同類產品中最高的,但其最高賠償額為150萬港元(每年保費2103元),略低於恒生銀行(同為獨立保障產品)200萬的最高賠款額(每年保費1560元)。
現時,三倍身故賠償,只適用於投保人離港不逾60日,且發生在本港範圍以外(包括中國及澳門)的意外事件。
紐約人壽環球保險有限公司產品及市場發展部經理盧艷玲指出:「根據過往經驗所得,投保人士意外身故的發生地點,大多數為外地,加上本港人士往來各地公幹旅遊者眾,次數亦愈趨頻繁,所以有這樣的安排,以切合投保人士的需要。」
除了賠償額外,許多意外保險產品,亦在保障範圍中加強了康復治療(跌打及物理治療)的保障,如鷹星、恒生、康聯亞洲均有提供中醫、跌打或物理治療等保障,但全部皆設有次數及金額上限;暫時只有「沿途有保」為投保人提供「無限次」服務。
盧艷玲說:「意外受傷的比率,比死亡為高,而事後的康復治療,往往是投保人最常提出索償的項目。」以紐約人壽為例,每百宗意外保障索償個案,便有約6至7成涉及跌打及物理治療,顯示投保人對這方面的需求殷切。
要留意的是,所指的「無限次」跌打及物理治療服務,後者必須有醫生轉介信,兼且一定要在指定的網絡醫生進行診治;其中首三次費用全免,其後則須每次自付30港元,在保單有效期內,次數不設上限。
其實,市場上的意外保障計劃,為了加強本身的競爭力,保障範疇已經漸趨綜合化,不再單純保障身故及傷殘,更包含了部份旅遊保障,或是入息保障(鷹星、友邦),部份更有保費回贈(友邦、恒生),大眾在投保前,宜認清本身需要,勿單以保費取決。
記者:丹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