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領域:<br>早期精神病 思覺失調≠反叛行為

健康領域:
早期精神病 思覺失調≠反叛行為

自上年九月醫管局成立「思覺失調服務計劃」後,首年居然診斷了920名患者,比原先估計只得700人大大超標。最年輕患者竟得12歲,平均最普遍病發年齡是15-25歲。青年人患病時情緒波動,難集中精神及思考變得混亂,更做出一連串怪異行為,身邊人更以為是叛逆行為,不加理會,令病情一發不可收拾。其實,病者多會產生一種脫離現實的思想,與反叛完全兩樣,不但精神受影響,連日常生活、社交、工作及學習都變了樣,極受困擾。所以,我們需多加留意他們,發現不妥就要立即求醫!

記者:梁佩芬 攝影:陳盛臣 ImageGirl:Emily

15-25歲病發率最高
思覺失調EarlyPsychosis是精神科一個新名詞,但並不是一種罕見或新發現的病。其實思覺失調是思想和感覺出現不平衡現象,據醫管局顯示,每1萬名港人便有五人患上此症,並以15-25歲青少年最普遍,部份更有自殺傾向,除因先天遺傳及腦部發展不健全外,更多因素是青年人遇到沉重的工作及生活壓力,又得不到適當的宣洩,或誤用藥物,都會增加誘發「思覺失調」的機會;再加上不少患者或其身邊人都誤以為這類精神問題是青春期的叛逆行為,而不加理會及早醫治,有機會發展成精神分裂、抑鬱或躁狂症等嚴重精神病。

病發分三階段
思覺失調初期病徵與青少年反叛行為相似,易被家長及老師忽略,造成延誤醫治令病情惡化。其實只要家長們多加留意子女平日的行為,便不難發現端倪。思覺失調其實是一種早期不正常精神狀態,即早期精神分裂,其病發過程分為三個階段:

先兆期
早期出現的症狀不明顯和難於察覺,以為是一般的憂慮和緊張情緒,例如患者情緒會無故改變,像容易激動、緊張、失眠、焦慮、多疑、思想不集中、坐立不安及社交退縮。

急性期
陸續出現病情的主要症狀,思想及言語紊亂、妄想、幻覺、幻聽、覺得自己受監視受迫害、其他人能知曉自己的思想及事事受制於他人、對一些不存在的聲音或事物深信不疑、整天躲在家中等等。通常病者都不自覺做出以上行為,也可能患者的情感及行為轉變比較緩慢,如家人及朋友及早察覺問題,應及早勸勉他們早日求醫。

康復期
經證實患病後,需立即接受治療,但復元的模式及時期卻因人而異,康復後仍需要服藥和定期覆診一年,以確保完全康復。

不會自然康復
思覺失調像其他疾病一樣是可以治療也可康復,但不會自然康復,不及早醫治,大部份會演變為狂躁、抑鬱和神經錯亂等嚴重精神病。醫管局內有一批專業治療思覺失調的人員,會先替患者作身體檢查,以確定其產生的原因,然後為他們提供度身訂做的治療方案。每個人的復元時期都不同,有些人可能在很短的時間便可康復;但有些人可能需要較長的時間。一般來說,第一次病發到康復過來只需數個月時間。治療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兩項:

藥物治療 有效地減症狀
與其他治療方式相比,藥物在治理「思覺失調」及預防復發上,扮演一個最基本的角色,可以非常有效地減退症狀,或是減低由症狀帶來的緊張、不安及困擾。若及早求醫,而他們需要藥物治療時,醫生會處方一些低劑量的藥物給予他們。

輔導及心理療法 度身訂做
患有思覺失調初期,是需要別人支持分擔憂慮,及需要傾訴對象解決疑難。輔導及心理療法是按照個別的需要及其病發的階段,為其訂出不同的療法,將理念混入於日常生活中以助治療,如重返校園或繼續工作。其中,家人的態度也非常重要,有些患者都可以留在家中治理而毋須住院,可得到家人及朋友的支持和鼓勵,以協助康復。而住院服務可為他們作較詳細檢驗及觀察,給予一個舒適的休息地方。

四個服務中心
「思覺失調服務計劃」,是透過一個一站式、開放式轉介方法,由四個分區的服務中心,瑪麗醫院、瑪嘉烈醫院、青山醫院及沙田醫院收到轉介個案後,及早作出評估,從而可以更直接及更準確地提供即時治療。

醫管局思覺失調熱線:29283283
網頁:www.ha.org.hk/ea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