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笑我近期忽然「轉型」,在這個地盤寫影評專欄。看電影寫觀後感,只是我的初部試探。希望熟能生巧,看電影看得多,看人便不會看錯,到時可以扮專家,評人。電影角色簡單有簡單的好,複雜也不壞,就像挑起你興趣的那個人,一人分飾幾個角色似的。你看他一遍,不夠,還想再次入場,老是覺得,角色背後,還有點甚麼,你不懂的秘密。
戲如人生,好戲就像精彩人。一開畫,觀眾之一的你,被緊緊鎖住,跳不出螢幕框框。你盯實戲中每一種顏色,傾聽每一個背景音符,你連呼吸眨眼都是靜靜細細的,生怕大動作會害你錯過細緻的情節轉折。你不容許自己錯失閱讀那個魔幻人生一樣的戲碼,你渴望它緩慢發展,等你可以回過氣來,裝出漫不經心的模樣,懶懶地滿不在乎說:噢,你套戲又唔曳喎。
不過看人始終不是看電影,電影講求連戲。人很少能自律到這個地步。是以當你以為準確掌握了甚麼微言大義,正想一槌定音,落筆寫你的觀人感時,對方那邊的情節忽然生起變化,他是自己的導演,不必按章法辦事,讓你這個觀眾大吃一驚,腦袋裏擬好的初級評論,要匆匆來個大刪剪。電影令你跌眼鏡的時候少之又少,看人的風險大得多,評人更加隨時會墮馬,讓你腦電波受震盪,身心挫敗,又輸一仗。嗯,那廝,真是一套低成本爛戲。